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歌曲分类 >中国传统婚礼,究竟应该晚上办,还是白天办??

中国传统婚礼,究竟应该晚上办,还是白天办??

发布时间:2020-11-30 22:54:34
作者:红百合文化传媒


也许你也常和朋友争论这样的问题:“你们北方人好奇怪,大白天的摆喜酒,吃完饭就散场……“你们南方人才奇怪,婚礼就应该在亮堂堂的白天办,只有二婚才悄悄放在夜里。”

婚礼究竟应该晚上办,还是白天办?

其实传统的中国婚礼一贯都是在晚间举行的。“婚”字由两个部分组成:“女”和“昏”,“昏”便是黄昏之意。

在《诗经》、《仪礼》、《左传》等先秦古籍中,本以“昏”表示婚姻;到了后来,为了突出这个字的另一层意义,才加上女字旁,另造新字。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解释“婚”字:《礼》:娶妇以昏時,妇人阴也,故曰婚。”

这不只是典籍中的说法,民间也一直将婚礼安排在傍晚或夜间。汉末著名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中描述刘兰芝再嫁时的情形是:“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暗暗黄昏后,寂寂人定初”。

《水浒传》第五回里说到:小霸王周通强入赘桃花庄,刘太公说他:“撇下二十两金子,一匹红锦为定礼,选着今夜好日,晚间来入赘老汉庄上”。之后他来迎娶的时间是“约莫初更时分”。古代的初更便是黄昏,相当于现在的1921点。

《西游记》中,陷空山的金鼻白毛老鼠精打好的算盘便是晚间和唐僧成亲;在第五十四回说得更明白:女儿国王“恨不得白昼并头谐伉俪”——几乎都等不及到晚上正式成亲了!这正证明白昼成婚在当时是不合礼俗的。

抛开文学著作中的记载不论,光是找找和婚礼有关的俗语或词汇,比如“洞房花烛夜”也能推测出,婚宴应当是在晚间举行,要不然拜完天地、高堂,大白天的将新人送入点满花烛的洞房,不是很奇怪?

问题来了,为什么古人非要选在晚上结婚呢?

前面提到的东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明了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妇人阴也”别误会,这可不是一句骂人的话,此阴是相对于阳而言。

关于这一点,《康熙字典》中做了更全面的解答。

“昏”字引《仪礼·士昏礼》注:“士娶妻之礼,以昏为期,因而名焉。必以昏者,阳往而阴来,日入三商为昏。”

根据这种说法,婚礼之所以要选在日落之后举行,是因为此时正当天地阴阳相交之际。

东汉班固的《白虎通义》中不但说明了婚礼要在阴阳交时举行,且最好选在春天,原因也同样是为了顺应自然节律:“嫁娶必以春者?春,天地交通,万物始生,阴阳交接之时也。”班固的说法总结起来,即“阴阳交接之日”配“阴阳交接之时”,这……是为了负负得正吗?

既然在夜间办婚礼是民间惯有的习俗,那为何北方地区偏偏要反其道而行,将婚礼安排在白天?其实,就算在北京,白天结婚(早上拜堂,中午开席)这样的“传统”流传开来的时间也不长。

民间传说认为,北方人白天娶亲的习俗是因清代后实行宵禁,人们被迫改在白日办喜事,但这种说法得不到历史文献支持。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白天娶亲的习惯是受到满清皇室的影响。乾隆二十四年十二月,内务府具奏,内开四公主下嫁吉期,于乾隆二十五年四月初三日巳时行初定礼,五月十三日巳时行成婚礼——巳时是上午911点。

但满清皇室并不是总在白天结婚。比如光绪十四年皇后叶赫那拉静芬之父桂祥是黄昏在家举办盛大的纳采宴,但迎亲队伍却直至子夜23:55才出发前往紫禁城,并于凌晨3:30抵达紫禁城乾清宫,下凤辇,算正式嫁入皇家。再者,溥仪的大婚典礼是在“十二月一日子刻”举行的。

大清皇室追求“吉时”的思维影响了民间的婚礼观,渐渐的,百姓们接受了“婚礼也是可以白天办观念

民国之后,西式思想进入中国,包括西式的婚礼风俗,白日成婚的古俗受到了更进一步冲击。

民国婚礼

北京、上海等地,一些受西方思想影响的年轻人率先引领社会思潮,开始在教堂中举行婚礼,即“新式婚礼”。

民国婚礼

《奉天通志》记载:

“有清光、宣之季以迄民国,欧风东渐,新礼制迄未颁定,于是耄绅之族损益繁缛,酌济中西仪节,谓之‘文明结婚’。两家婚约既成,先以指环及饰物为聘。婚期多在上午。”

民国初年西式婚礼,两对新人在来宾簇拥下合影留恋,上海图书馆藏。由此看来,北方人在白天成婚的礼俗,其实是仅有百余年历史的新事物,只是当年的“文明婚礼”,如今已被视为“传统”。

不过,令许多北方家长们始料不及的是,现在越来越多年轻人觉得白天办婚礼不如夜间“唯美、浪漫”,他们正摩拳擦掌冲破“传统观念”,选择灯光效果更好的夜晚举行酒宴。

现代年轻人在晚间举行中式婚礼;这正证明了现代生活中一再出现的现象:原本“现代”的往往会迅速成了习焉不察的新“传统”,而传统的也可以变得很现代。



图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