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歌曲分类 >梁祝为啥化蝶,而不是变比翼鸟?

梁祝为啥化蝶,而不是变比翼鸟?

发布时间:2020-11-25 04:42:05
作者:河北收藏


| 文创 | 艺术 | 收藏 | 投资 |


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林逋


这个平台为文化而生

让艺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这年头当学生太不容易了,考题比我们那时候难多了。

我们那时候,什么“蓄水池一边放水一边排水,问泳池什么时候能把水接满”;“一个火车快一个火车慢,慢的先发车快的再追,多长时间能追上”之类的问题,已经算是大开脑洞的宇宙级别难度神题。 


但是现在孩子不一样了,他们的考题,光审题就能把你整蒙圈了。

比如最近就有这么一道考题在网上很火,它是这样问的:

山伯和祝英台为什么化蝶而不是变成鸟和连理枝?


这个古怪的念头,你在听《梁祝》的时候想到过没有?

其实,这道题看似无厘头,但仔细想想,会发现其中确实有很大的思考空间。


有不少同学给出了精彩的答案,譬如

“‘蝴蝶’普通人更熟悉一些,作为一个源自民间的故事,最终的结局显然要回归到民间百姓最熟悉的意象上”。




这个回答挺实在。 

还有一位同学在答案里做了戏剧性的拔高:

“梁祝的故事最后其实没能大团圆,比翼鸟和连理枝都是大团圆的象征,所以不能化成比翼鸟。”



这个回答真的很赞,考虑到了整个故事情节的走向,还能结合具体事物蕴含的意象。


网上也有一些积极的网友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有人说:

哪有那么复杂,之所以化蝶而不是比翼鸟和连理枝,只因梁山伯与祝英台据传是魏晋时期的人,而“在天愿作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诗句出现在白居易的《长恨歌》里,时间上相差了几百年,前人怎么可能借用或者剽窃后人的创意?

这位网友,如果这是一道高考作文题,对不起,我们明年见。


白居易的“在天愿作比翼鸟”确实是让比翼鸟深入人心,但这并不代表这个文学形象是白居易首创的。先秦古籍《山海经》里就已经有了关于比翼鸟的记载:

《山海经·海外南经》:“比翼鸟在(结匈国)其东,其为鸟青、赤,两鸟比翼。一曰在南山东。”又《西山经》:“崇吾之山......有鸟焉,其状如凫,而一翼一目,相得乃飞,名曰蛮蛮,见则天下大水。”

三国时曹植已经把比翼鸟写进了诗里:

“愿为比翼鸟,施翮起高翔。” (《送应氏诗》)

因此,从比翼鸟和蝴蝶这两个文学形象产生的年代来分析是得不出结论的。


我们再来说说“蝴蝶”这种小动物。 

不同于只存在于神话中的比翼鸟,蝴蝶是一种常见的动物,它与文学的结缘始于《庄子》: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庄周梦蝶”。


因为这个典故,蝴蝶这个意象蒙上了一层梦幻、凄迷的色彩,用在《梁祝》这段故事的结尾,也能带来一种虚幻、唯美的审美感受。


也许,后人在构想《梁祝》化蝶的情节时,多多少少参考了一点庄子的创意,但这意象的情绪、色泽、调性,全都是不一样的。

正如之前那位同学所说,比翼鸟象征圆满,而这并不是一个圆满的故事,蝴蝶更加符合故事的基调。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相比比翼鸟,蝴蝶的内涵更丰富: 

它外观美丽,但生命周期短,象征梁祝绚丽而短暂的人生;它羽化的过程又寓意着一种执着的追求和抗争,一种以生命为代价的升华和蜕变;它成双成对地飞舞,象征着忠贞不渝的爱情…… 


蝴蝶,就形态而言,并不承载深情,而是翩然、飘逸等形容词的天然代言者。

比翼鸟嘛~就稍显笨拙了些。


最后,最重要的一点,“梁祝化蝶”多美多好听啊,如果改成“梁祝化鸟”,呃,请自行体会……


最后,奉上几个版本的《梁祝》,在音乐声中再次感受这一千古的爱情绝唱吧~


钢琴版

二胡版

口琴版

箫版

李玉刚演唱版

选自:观复嘟嘟

----——&为文化而生&——----

更多精彩尽在微信公众平台河北收藏展现,或拨打0311-83865153咨询

图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