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结婚证上的文字:
“两姓联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绵绵,尔昌尔炽。谨以白头之约,书向鸿笺,好将红叶之盟,载明鸳谱。”此证。
“喜今日赤绳系定,珠联璧合。卜他年白头永偕,桂馥兰馨。”
“从兹缔结良缘,订成佳偶,赤绳早系,白首永偕,花好月圆,欣燕尔之,将泳海枯石烂,指鸳侣而先盟,谨订此约。”
“礼同掌判,合二姓以嘉姻,诗咏宜家,敦百年之静好,此证。”
“喜今日嘉礼初成,良缘遂缔。诗咏关雎,雅歌麟趾。瑞叶五世其昌,祥开二南之化。同心同德,宜室宜家。相敬如宾,永谐鱼水之欢。互助精诚,共盟鸳鸯之誓。此证!”
那时候的离婚也很美
“凡为夫妻之因,前世三世结缘,始配今生之夫妇。若结缘不合,比是怨家,故来相对……既以二心不同,难以一意,快会及诸亲,各还本道。原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婵鬓,美扫峨嵋,巧呈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解怨释结,更莫相赠。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遇见一场盛大的欢喜
陶行知 吴树青
1939年,陶行知与吴树琴在重庆育才学校举行了简朴的婚礼。新房是由一座废弃的旧碉堡稍加维修而成,婚礼没有张灯结彩,也没有披红挂绿,更没有磕头拜天地,只有育才学校百余名师生和前来贺喜的草街子淳朴的乡民们热情的祝福。
结婚当天陶行知在结婚证书上题了一首白话小诗:
虽然在一起只有短短八年,但对于他们而言,相遇是一场盛大的欢喜,是命中注定,是此生不换,是来世守候。
我们相爱一生 一生还是太短
沈从文 张兆和
1929年8月,沈从文第一次走上中国公学的讲台。环视一下教室,他瞬间觉得,自己的生命被照亮了。因为台下坐着一个女子,她叫张兆和,这一年,她18岁。张兆和出生于安徽一个富商家庭,清丽脱俗,气质高雅,追求者众,从乡下来的沈从文多少有些自卑,不敢当面向心中的女神表白,却又难以抑制心中的爱慕,于是,他给兆和写了第一封情书:
即便后来生活中多是柴米油盐凡尘琐事,很少再有风花雪月诗情画意,但有一生的许诺与永久的牵挂也便够了。
爱一个人可以是一生吗?
沈从文说:“我们相爱一生 一生还是太短”
你是我的命中注定
冰心 吴文藻
作家冰心和丈夫吴文藻的爱情故事,开始于远洋客轮上的一番阴差阳错。1923年上海开往美国的轮船上,似乎是上天有意安排的一样遇到了吴文藻。在前往异国的旅途中,开始了他们的爱情之旅。
获得爱情后的冰心写下了她生平难得一见的爱情诗:
相敬相爱 心心相印
钱钟书 杨绛
1932年,钱钟书在清华园认识了无锡名门才女杨绛,一见钟情。第二年,钱钟书与杨绛便举办了订婚仪式。 正是“当时年少青衫薄”的时候,这位清华才子与这位“清水芙蓉”的南国佳人相爱了。他们没有在花前月下卿卿我我,而是在学业上互相帮助,心灵上沟通理解,文学成了他们爱的桥梁。
完美的婚姻大概就是:门当户对 志趣相当 不弃不离 相守一生
钱钟书曾用一句话,概括他与杨绛的爱情:“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这对文坛伉俪的爱情,不仅有碧桃花下、新月如钩的浪漫,更融合了两人心有灵犀的默契与坚守。
不求感天动地 人人称羡
只求生命相随 相依相伴
当我的一切都与你紧密相联
便也无憾
这一生能有你的陪伴 真好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联系删除)
长按“识别指纹 ” 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