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歌曲分类 >图书速读:《爱丽丝漫游奇境》

图书速读:《爱丽丝漫游奇境》

发布时间:2022-01-10 22:56:52
作者:每天阅读一本书




关于作者

刘易斯·卡罗尔,英国作家,文学史上的传奇人物。他曾经在牛津大学担任数学老师,生性腼腆,不善交际,却在小说、诗歌、逻辑学等多个领域造诣颇深,被称为“现代童话之父”。,卡罗尔的童话是被翻译得最多的英国作品。


关于本书

《爱丽丝漫游奇境》叙述了一个名叫爱丽丝的女孩从兔子洞进入一个神奇国度,遇到许多会讲话的生物以及像人一般活动的纸牌,最后发现原来是一场梦的故事。本书出版之后即广受欢迎,儿童和成人都喜爱这部作品,并且反复再版至今,目前已有超过50种语言的译本,上百种不同版本,以及许多戏剧、电影等相关改编作品。


核心内容

这本书虽然被定义为童话,在英语世界里却拥有着数量庞大的成人读者。孩子们在里面可以找到奇妙的人物和离奇的情节,数学家、语言学家、哲学家等不同研究领域的人也能从其中找到值得深挖的点,以爱丽丝为灵感的学术分析、艺术创作以及衍生商品数不胜数,仿佛爱丽丝的兔子洞是个无穷无尽的珍宝库。


点击查看大图,保存到手机,也可以分享到朋友圈


一、刘易斯·卡罗尔的传奇人生

刘易斯·卡罗尔,原名查尔斯·路德维希·杜奇森,1832年1月出生于英国柴郡的一个牧师家庭。他从小天赋异禀,学习任何东西都毫不费力,从学霸一路变成了教授。1850年考入牛津大学,1855年就获得讲师职位,此后教授数学26年,可谓顺风顺水。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卡罗尔写了十几本数学方面的著作,是个名副其实的数学家。但你要是以为他是一个古板的老学究,那就大错特错了。

卡罗尔除了研究数学,还有众多爱好,他发表过诗,发明了便携式国际象棋、三轮车转向装置、黑暗中写字的书写板等一系列稀奇古怪的东西,甚至还是那个时代最知名的摄影师之一。不过卡罗尔自幼身体很差,还患有比较严重的口吃,会把自己的姓杜奇森(Dodgson)念成杜-杜-杜奇森(Do-Do-Dodgson),便自嘲为渡渡鸟。这本书有很多插图,其中一张就是爱丽丝和渡渡鸟站在一起对视,卡罗尔以这种方式在书里悄悄出场了。

二、爱丽丝的原型

书中的爱丽丝在生活中真有其人,她是当时牛津大学校长的二女儿。1862年7月4日,卡罗尔同三姐妹在泰晤士河游船时,为了逗她们开心,以10岁的爱丽丝为原型编造出一个童话故事。三姐妹对这个故事都非常喜欢,尤其是爱丽丝,她强烈希望卡罗尔把这个故事写下来。于是卡罗尔回家后对故事进行了润色,添加了一些章节,还亲自绘制插图,最终作为礼物送给了爱丽丝。

不过颇为遗憾的是,现实中的爱丽丝与卡罗尔的友好关系并没有持续下去。从某一天开始,爱丽丝的母亲不再允许卡罗尔登门拜访,卡罗尔的后人则撕去了他那几天的日记。关于这件事有两个传闻,一是卡罗尔亲吻了爱丽丝,第二个猜测更进一步,卡罗尔可能向小姑娘求了婚。从此,他们之间的关系就断了。1898年卡罗尔去世,爱丽丝没有出席葬礼。爱丽丝晚年在给儿子写的信中也透露,自己实在是烦透了被当作童话故事中的小女孩。74岁时,爱丽丝因为难以支付丈夫去世的遗产税,以一万五千多磅的价格卖掉了这份原版手稿。

三、谜一样的情节设定和语言风格

后代的研究者找出很多科学知识来解读故事中的情节。比如爱丽丝掉进兔子洞后一会儿变大一会儿变小,有人经过研究发现有一种“毒蝇鹅膏菌”,吃了以后确实会产生幻象,对时间和物体大小产生错觉。毛毛虫抽的水烟也让人联想到吸毒,有的研究者甚至怀疑卡罗尔曾经服用过致幻药。另外,有人认为,在维多利亚时代,帽匠处理皮毛的时候会使用水银,而长期接触水银就可能导致精神异常,兔子通常会在三月发情,举止怪异,所以喝茶的帽匠和三月兔在故事中就成了两个疯疯癫癫的角色。

除了那些神奇的角色和情节设定,这个故事最吸引我们的地方,就是谜一样的语言,正是这种语言风格使得《爱丽丝漫游奇境》成了一个非常神秘的故事,无论人们怎样解读都不能穷尽它。周作人评价这本书是“有意味的没意思”。所谓“有意味”,自然是指它深邃的内容,而“没意思”,则是指其中有些语言与常理相悖,虽然说了一句看似具有含义的话,却没有表达任何意思。比如疯帽匠的话没头没脑,爱丽丝被弄糊涂了,于是说:“我不大懂你的意思” ,这时候疯帽匠回答:“睡鼠又睡着了。”然后在睡鼠的鼻子上倒了点热茶,睡鼠不耐烦地甩了甩头,闭着眼睛说:“是呀,我也正想这么说。”如果睡鼠睡着了,它怎么能正在打算说自己已经睡着了呢?又比如疯帽匠问爱丽丝:“为什么乌鸦像书桌?”许多读者对这个问题特别感兴趣,可惜书中没有给出答案。

四、《爱丽丝漫游奇境》的哲学意味

有一位学者到美国参加语言哲学的研讨会,大会主持人列出来四本必读书,其中就包括《爱丽丝漫游奇境》,另外还有一本维特根斯坦的《语言研究》。《语言研究》是一本非常难的哲学书,维特根斯坦用了约200节的篇幅来讲“语言游戏”,最后依然没有给出一个确定的定义,可能在他看来,定义是难以给出的,只能去体会。

在维特根斯坦眼里,语言是一种游戏活动,他用的游戏概念和娱乐、玩耍还不是一个意思,而是更偏向于指人类活动,只要是活动他都看成游戏。游戏当然有规则,维特根斯坦的哲学从个体出发,认为对于整个人类来说,语言规则当然是逐渐形成并规定的,但对于个人来说,从他来到这个世界起,语法就是规定好的,每个人都在说话,这就是一个巨大的游戏行为。卡罗尔在《爱丽丝漫游奇境》这个故事中放大了游戏的成分,体现出语言不那么严肃、像我们日常理解的游戏的那一面。

语言行为和游戏类似,人们在进行这些活动的时候并不需要意识到规则的存在,不会先想到规则再去说话,也不需要张贴规则细节,规则是随着活动进行而不断显现的。那么语言的规则是不是语法呢?也不完全是。因为完全遵循语法的句子不代表语言的全部,许多美好的诗句是不符合语法的,语言的用法是说不出来的,谁也没办法清楚地告诉别人究竟应该如何使用语言,语言的规则只能随着语言自己显现。

卡罗尔放大了这个现象。在《爱丽丝漫游奇境》的姊妹篇《爱丽丝镜中奇遇记》里,矮胖子说:“我用一个词的时候,它的意思只代表我想要的那个意思,不多也不少。”爱丽丝回答:“问题是,你怎么能造出一些词,使它们具有不同的意思呢?”矮胖子的回答令人迷惑:“问题在于,谁是主宰。”矮胖子发明了很多词,也念了一长串废话连篇又令人费解的诗,爱丽丝完全摸不着头脑,因为她的言语规则留在正常的世界里了,这个奇境完全有另外一套体系。


金句

1. 19世纪中叶,数学已迈入现代阶段,代数、几何、分析各分支正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不过卡罗尔可以说是个相当保守的数学家了,他强烈反感当时涌现出来的新潮数学体系,只要抓住时机就会吐槽一番。

2. 随着爱丽丝的所见所闻,维多利亚时代处处古板迂腐的生活氛围也显露无余。卡罗尔通过塑造小心翼翼的纸牌仆人、势利庸俗的公爵夫人、喜怒无常的的红心王后,表达了他对社会的批评。在这一点上,卡罗尔和同时代的狄更斯、勃朗特姐妹等现实主义作家站在了一起。

3. 周作人评价《爱丽丝漫游奇境》是“有意味的没意思”。所谓“有意味”,自然是指它深邃的内容,而“没意思”,则是指其中有些语言与常理相悖,虽然说了一句看似具有含义的话,却没有表达任何意思。

4. 卡罗尔总是拿矛盾来开玩笑,这些玩笑能把我们从逻辑和常识的限制里解放出来一会儿,让我们发现原来话还能这样说。


撰稿:巫昂工作室

脑图:摩西

转述:杰克糖


图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