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钢琴教学差异之我见
我们身处这样一个多元文化的环境,都希望借鉴不同的文化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尤其在加拿大这一个移民大国里,多少父母内心的目标都是接受希望先进教育的同时不忘本,学好中文并努力领悟中华民族的精髓。
而在华人比例高达40% 的温哥华,东西方的文化,教育难免成为华人父母首要考虑的问题。比如说学中文是自己教还是请一个中文老师?各类的兴趣班什么时候开始报名比较合适?学习乐器是跟西人老师好还是华人老师好?
作为一个钢琴老师,每次有新学生的时候都会问一句,以前学过钢琴没呀?而有不少学生家长说,之前跟着西人老师,一节课就是玩,什么也没学到,一定要换个华人老师学知识了。问的多了,不禁发现,基本华人家长都觉得还是找回华人老师才能扎扎实实学本领,也许孩子学得辛苦,但成果显著。反而言之,西人老师的课往往能令孩子沉浸其中,特别有兴趣,但一段时间下来发现并没有学到什么知识,同龄的找了华人老师的孩子进步比自己的孩子大一大截。这也不奇怪,毕竟这里的华人家长大多数都是中国的教育文化背景成长起来的,中西方的文化教育差异由此得到了很大的体现。不如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中西方钢琴教学方面的不同之处。
中国的钢琴老师相较于西人老师,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注重手型,大量识谱,多练技巧,考级比赛成果显著。而西人老师,大多不太将重点放在手型上,但对于音乐表现力,音乐历史和乐理尤其重视。简单概括起来,就是华人老师着重钢琴技巧,西人老师着重音乐表现。
当我还在中国给孩子们上课的时候,家长们最喜欢问的问题不外乎,我的孩子学多久可以考几级?邻居家的孩子才学一两年就能弹《献给爱丽丝了》,我的孩子怎么还在弹这些简单的东西?古话说的好,艺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要是学琴的目的太功利,孩子学得再好,也只是手指跑得快技巧过关,而不是真正享受音乐。作为一名钢琴老师,我自然是不赞成学琴的孩子和家长有这样的心态。学琴一段时间后老师觉得孩子水平达到了某一级别,可以去考级检验一下自己的水平,或是去比赛,增加舞台经验,观摩别的孩子的演奏也都是非常好的。而不是为了考级而考级,为了通过某一级别一整年都只练那几首考级曲。也许最后证书考下来了,可是对音乐的理解和兴趣又还剩多少?
我还记得在美国的时候第一次去旁听钢琴教学法的师生小组课,课堂上的孩子都特别开心。老师变换着方式让孩子学习新知识,孩子们都在这生动有趣的讲解中不知不觉的学习到了新的知识。我还记得那节课教的是四度音程,老师先在钢琴上弹出Do Fa Fa Fa,然后问孩子这个旋律大家熟悉吗?有几个活泼的孩子马上抢着回答说是Here comes the bride.老师表扬了他们之后带领全班一起唱了一遍歌词(Here comes the bride),然后再用唱名唱了一次(Do Fa Fa Fa),接着再找出Do和Fa在键盘和谱子上的位置,比较和之前学的二度,三度的异同。孩子们不知不觉学习了新知识,复习了旧知识,还能举一反三,事倍功半。我不禁想起我刚学琴的时候,所有的新知识基本都靠死记硬背,音程这些乐理知识很晚才接触,简直是事半功倍。
然而,我在温哥华遇到不少孩子是从西人老师那转到我这来的。一问家长,家长说上课都在玩,觉得一节课并没有学到什么知识,布置的作业也很简单。让孩子弹一弹,手型基本都松松垮垮的,指尖也站不好。手型立不起来,指尖没力,曲子有趣但简单,这些逐渐成为了西人老师的特征。就我而言,我认为有一个好的手型和正确的弹奏,触键方式在孩子学琴初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打好基础,以后才能学得越好越快。但有些华人老师太过于注重手型,一味的让孩子高抬指,练手指练习也是不可取的。这样孩子会很快的失去对于钢琴的兴趣,这也是家长和老师不愿意看到的场景。
华人老师和西人老师各有优势,家长在选择的时候就会非常苦恼。其实,能够中西结合,汲取优点,善于因材施教的老师才是一位好老师。普遍的西人老师没有接触过华人的教育,并不知道在初期阶段孩子手型的重要性。而现在越来越多华人老师学习了西方的教学方法,再和自身经验相结合,使得钢琴课不失风趣生动又稳固了手型强调了基本功,得到了双赢的效果。
傅雷先生教育自己的子女:要先学做人,再做音乐家,其次才是钢琴家。在启蒙阶段更应该遵循这样的主次,音乐这颗大树,弹钢琴只是一个枝丫,经由这条学习之路,引领学生进入一片生机勃勃的森林,放飞翅膀翱翔,那样才美。在美国的学习期间,我逐渐转变了自己的教学方式,我变得更加尊重音乐,更加注重音乐的表现力。钢琴只是一个工具,来帮助我们将自己心目中的音乐表达出来。我们学习钢琴,只是为了能够更好的运用这个工具,将我们的内心情感,喜怒哀乐,甚至是一个故事,一段经历,告诉这个世界。学习一种乐器就好比学习一种语言,脱离不了练习。我们学习一种语言,是想要和别人交流,想要将自己的内心情感表达出来。而当语言变得苍白无力不足以表达我们想要诉说的一切的时候,音乐,登场了。她更有感染力,更能帮助我们宣泄情感。很多人难过的时候会听忧伤的音乐,安静的一个人的时候更偏爱蓝调音乐,放松的时候来点优雅的古典音乐,邀几个朋友聚会跳舞的时候摇滚乐也不失为一种选择。而如果我们学习了乐器,我们就不再是一个听众而是一个演出者参与其中了,在钢琴上指尖流淌出来的音乐随心情而变化,也许比语言更震撼。
音乐是人类的礼物,追求美的东西是人的本性。我们要做的也许仅仅是给他们引导。手型和技巧在学习钢琴中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培养音乐兴趣和音乐氛围更为重要,二者缺一不可。华人和西人老师各有优劣,不同教学法适应不同的孩子,作为教师,吸取各方面的优点,融会贯通,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
作者:张一开,Rachel Piano Studio钢琴教师,美国University of Central Oklahoma 音乐硕士学位,星海音乐学院本科学位。RCM皇家音乐学院注册教师,MTNA和COMTA注册会员,Pi Kappa Lambda美国音乐荣誉协会会员,中国音协奥尔夫专业委员会会员,奥尔夫一级认证资格教师。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大量的实践和宝贵的教学经验,推崇并使用中西结合的教学方法。
往期精彩内容请点击观看:
2017年KIWANIS MUSIC FESTIVAL比赛视频
更多信息请浏览杨扬老师钢琴工作室教学网站:
www.rachelpiano.net
或长按下方二维码添加杨老师微信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