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年3月26日
地点:赵桂兰家
采访人:富秀兰(以下简称赵、富)
富:赵桂兰阿么克请您谈谈自己的基本情况。
赵:好。我1942年7月出生于爱新舍里镇3牛录一个有名望的家庭,父亲景兴阿曾出任过依兰牛录村长多年,家教甚严。父亲还是一位民间艺人,擅长锡伯族民歌演唱和秧歌剧表演,母亲安金梅也是一位民歌手。受家庭影响,我从小能歌善舞,勤奋好学,尤其对锡伯族民间歌舞情有独钟,中小学时代一直是学校的文艺骨干,积极参加学校各类排练演出活动,学习掌握了众多原生态锡伯族民歌、秧歌、贝伦舞等。1960年我在依兰牛录务农期间担任生产队的出纳、妇女队长等职务。
富:后来怎么到堆齐牛录了?
赵:我结婚后随丈夫搬迁到堆齐牛录安家落户,从此开始了我的民歌生涯,我多年来搜集、整理和深入研究锡伯族民间歌曲,在各类民俗艺术节和锡伯族婚礼上演唱民歌,深受群众欢迎,在自治县和乡村级比赛中多次获奖。2005年参加察布查尔县文化馆举办的民歌大赛,演唱《图安班颂》荣获“二等奖”。
富:听说您还是锡伯族远近闻名的“奥德勒额捏”(迎亲娘)?
赵:是的,我从1965年开始担任锡伯族婚礼“奥德勒额捏”,奔波于察布查尔县八个牛录、伊宁市、伊车嘎善、巩留等地,用自己的亲和力,社交能力和美妙动听的歌声让70多对新人喜结良缘,成了远近闻名的“奥德勒额捏”,聘请者络绎不绝。
富:在婚礼过程中“奥德勒额捏”都做些什么?
赵:“奥德勒额捏”还要有个男搭档叫“奥德勒阿么”,这两个人的聘请很慎重,必须是品德高尚,为人师表者,而且需要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能言善辩、能歌善舞、幽默风趣,从婚礼开始到结束的3天喜庆活动中起到沟通双方意见、协调双方利益、消除双方之间误会,使男女双方和来宾都满意等作用,其使命有点像两国之间的“外交大臣”,肩负重任,从而使婚礼喜气洋洋,热闹非凡,联姻双方亲家也愈加和谐美满。
富:“打丁巴”也需要“奥德勒额捏”和“奥德勒阿么”吗?
赵:当然需要。“打丁巴”是锡伯族婚礼的重要娱乐性活动。女方家宴后的晚上将直系亲属留下,坐阵“打丁巴”,大家按辈分坐在炕头,由女方推举一人主持仪式,女方还要组织一帮青年男女压阵,男方精心挑选6-8名能歌善舞,能操乐器的年轻人组成“丁巴队”。她们在“奥德勒额捏”和“奥德勒阿么”带领下给女方家表演节目。锡伯族崇尚尊老爱幼,先给坐在炕头的老人表演节目,让老人高兴完之后移到女方家的葡萄架下。丁巴队队员自报姓名,自演节目,女方家长辈故意为难他们,要求表演各种节目,女方家的年轻人也故意捣乱,起哄,找碴儿,常常让丁巴队反复表演,“奥德勒额捏”和“奥德勒阿么”从中斡旋,整个院子充满欢声笑语,一直闹到深夜,非常热闹。
富:担任“奥德勒额捏”和“奥德勒阿么”有报酬吗?
赵:那时候锡伯族人家庭经济都比较困难,一般就送个香皂、毛巾,条件好的送个被面,主要是表个心意,没什么报酬。我们担任“奥德勒额捏”和“奥德勒阿么”就是为了促成一桩桩美好姻缘,做积德行善的事。
富:您最喜欢唱哪些婚礼歌曲?
赵:我在婚礼上唱的都是原汁原味的锡伯族民歌,有《迎亲歌》《打丁巴歌》《十二月歌》《四季歌》等,每当我开始演唱,周围的听众都把房子围得水泄不通,都被我声情并茂的演唱感动的热泪盈眶。
富:这些年都参加了哪些演出活动?
赵:1990年参加了堆齐牛录老年协会演出队;1991年担任该协会副主任,在歌舞、秧歌剧中担任女主角;2003年在伊犁电视台专题片《走进锡伯人》拍摄中演唱《迎新娘》,收到观众好评;2004年在察布查尔县文化馆组织的民歌大赛中,我演唱了叙事民歌《图安班颂》,荣获“二等奖”。这首歌共十二段,能完整唱下来的已经没几个人了。2006年12月,我参加了锡伯族百首原生态民歌演唱录制工作。
富:这些年在锡伯族民歌传承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赵:2013年我受邀参加察布查尔县城镇社区举办的为期十天的民歌培训班,在汇报演出中我演唱了秧歌剧《磨刀妇》,收到观众热烈欢迎。2015年5月,新疆自治区民委研究院佟庆福等人前来录制民歌,我演唱了《婚礼歌》、《西迁之歌》、《十二个月》、《抽鸦片的婆娘》、《四季歌》等。曾多次为国内外媒体拍摄录制锡伯族原生态民歌。2015年底,乌鲁木齐来了个叫胡雪的汉族女孩,是个研究生,她千里迢迢来找我,说对锡伯族原生态民歌感兴趣,正在做课题研究,我被她的精神感动,表演了锡伯族秧歌剧及田野歌中的情歌对唱,她全程录制制作了专辑,给我还寄了一盘,我现在放给你看。
富:今后有什么打算?
赵:我已经是74岁的老人了,就想把自己的技艺传给下一代,为传承锡伯族民歌发挥自己的余热。我利用闲暇时间整理收集20多首锡伯族濒临失传的原生态民歌,在察布查尔县老年大学教唱,同时给好学的年轻人传承。前阵子伊宁市的民歌爱好者关秀芳来家里学唱锡伯族民歌,我当时正住院没学成,我们约好天气热一点来家里教唱。
富:今天耽误了德德这么长时间,你累了吧?
赵:不累,不累,我今天很高兴!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
“锡伯文化”掌中收
“锡伯文化”总策划:佟志莹
“锡伯文化”总编辑:佟志红
“锡伯文化”技术支持:王俊逸
声明:
1、本平台纯属交流学习平台,不涉及任何商业利益。
2、本平台发布的所有作品,除已注明作者及出处的,其余均来自网络。如造成侵权,请尽快联系我们。
3、如需转发,请注明“转自锡伯文化微信平台”。
欢迎各族朋友赐稿或者推荐(关于锡伯族的文学作品、摄影作品、历史类文章等均可)。
邮箱:tzh22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