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里的故事
——穿越时空的“爱丽丝”》教学设计(转载)
执教教师:湘潭市第二中学 樊艺舟
指导教师:湘潭市第二中学 陈 立
湘潭市教科院 洪 枫
教学年级:高一年级
教学内容:高中音乐鉴赏自组内容
教材分析:
《献给爱丽丝》是一首钢琴小品,但凡对贝多芬稍有了解的人多半会觉得这首钢琴小品和他的其他作品大异其趣。很难想象一个扼住命运咽喉的精神巨人会写下如此柔美浪漫的钢琴小品。应该说,贝多芬是集西方古典音乐之大成,开浪漫音乐之先河的伟大作曲家,钢琴小品《献给爱丽丝》同他的那些大手笔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样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曲的曲式结构为回旋曲式,A+B+A+C+A。欣赏这首钢琴作品的重点是聆听、感受和体验,通过对比分析原版与改编版的形象主题音乐,进一步了解作品不同时期所表达的情绪、风格。
设计意图:
学生对比聆听、分析古典与通俗版《献给爱丽丝》,对古典与通俗钢琴作品有初步的了解;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拓展音乐文化视野。
教学设计亮点:
以钢琴小品《献给爱丽丝》为桥梁,感受古典与通俗音乐的不同魅力。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完整而充分地聆听《献给爱丽丝》,简单的分析乐谱,学生能充分展开联想与想象,并了解音乐要素在作品情绪和风格中的重要性。
2、知识与技能:欣赏古典版与通俗改编版的《献给爱丽丝》,了解作品不同时期的音乐风格;通过唱谱与钢琴进行交流,增强合作协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比分析作品,能了解作品的情绪、风格,逐渐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了解通俗流行钢琴音乐,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对比不同时期的《献给爱丽丝》,感受钢琴丰富的表现力;
分析乐谱,唱谱并与钢琴进行合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导言:同学们,首先老师想请大家用心聆听一段音乐,听的过程中想一想,这段音乐让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画面或情绪?
1.老师弹奏音乐片段《献给爱丽丝》导入课题。
2.作品简介
二、新课教学
1.聆听欣赏
视频名称
请用心聆听,在这么柔美抒情的钢琴小品当中,是不是出现了老师之前弹奏的激烈乐段?
2.简要分析激烈乐段(出示曲谱)
①密集的左手单音重复,右手和弦的收缩性旋律。
②上行分解和弦
③下行半音阶
3.观看克莱德曼演奏的《献给爱丽丝》。
视频名称
①“爱丽丝”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
②探讨:为什么克莱德曼版的将最激烈最能表达内心的乐段去掉了?
学生自由回答
总结:通俗钢琴作品的乐思是递进发展起来的,没有出现的突兀的乐段,符合多数人的心理。音乐表达很直接,风格相对单一。
老师演奏,你们想要老师表达什么情绪的“爱丽丝”?(欢快的、慵懒的、庄严的……)
4.感受贝多芬音乐作品中的古典与浪漫。
例:《月光奏鸣曲》
激烈乐段表达了贝多芬的内心起伏,与音乐主题有着强烈的反差。
总结:贝多芬是集古典音乐之大成,开浪漫音乐之先河,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5.思考:“风平浪静”与“狂风骇浪”你更喜欢哪种?
学生自由回答
总结:不管是现代“风平浪静”的音乐还是古典“狂风骇浪”般的的音乐,都有它美的一面,都能让我们感受到它们的美,或抒情或欢快亦或是发人深省的。不管它是哪种类型的美,我们还是能记住音乐的旋律,哪一句?(音乐主题)
6.对比分析古典版与通俗版音乐主题
原版:
改编版:
①节拍:3/8拍→6/8拍
②速度:一点运动的→行板
③伴奏音型:根据音乐发展需要而进行变化→分解和弦
在对话的基础上有了和声效果,就像两个人在唱重唱。
(出示改编版简谱,学生进行二声部的演唱,感受两个声部的融合)。总结:音乐主题没有改变,只是在节拍和音型上做了小改变。不管音乐在乐段、节拍、节奏上如何改变,它的音乐主题永远都在。
三、感受与体验;
1.与流行歌曲的结合(流行歌曲片段欣赏)
2.中西“爱丽丝”(钢琴+琵琶),感受体验中西“爱丽丝”不同的韵味。
四、课堂小结
还想听吗?可惜今天的时间不够了,不过同学们可以在课后去了解更多不一样的“爱丽丝”,也可以去了解另一位音乐家李斯特的钢琴作品,他的《爱之梦》通过图森他们的改编后也把最激烈的乐段省略了,还有我们中国非常著名的悲剧故事《梁祝》,通过改编后是不是同样用到了旋律优美的乐段。有机会的话我们下节课接着来讨论其他不同的音乐作品,这节课就上到这,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