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感说
必备音乐课の机器人也会
每周三、周六更新哦~
在这个日新月异科技发到的社会,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比如——机器人弹钢琴。不信?眼见为实——
机器人演奏《梦中的婚礼》
人工智能演奏《土耳其进行曲》
也许学过钢琴的人会很郁闷:想我当年辛辛苦苦练了好几年才到这个水准呢!哼!太不公平了!
除了会弹钢琴的机器人,科学家其实在研究人工智能这一方向上已经走得很远了。各种萌宠的机器人层出不穷,前不久双十一天猫仓库里面辛勤工作搬运货物的小机器人就火了一把,它们长这样——
人工智能虽然进展红红火火,人工创意却鲜有消息。但是想想看,如果有一天机器人真的有了自我创作的能力,那事情是不是就大发了!?人类未来会变成什么样?是《机械公敌》还是《机器人管家》?一切都让人热血沸腾。
如果你的想象力已经刹不住闸了的话,可以先喝口水冷静一下。毕竟我们要认清现实:人工创意还处于八年抗战时期,跟上我们的生活节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843年,Ada Lovelance夫人,被誉为世界上第一个电脑程序员的英格兰数学家,认为机器除非能创造新想法,这样才算是有智慧。
这一说法让后来的科学家和程序员们炸开了锅,他们卯足了劲儿要证明人工创意其实是可以发生的,跟于是展开了一系列一般人根本不懂的手段来开展研究,和音乐一起研究。。他们认为,如果机器能自行产生一个程序员代码里不可能形成的输出(一段原创的、高质量的音乐),这样就算证明了人工创意的可行性。
让机器人自己创造出好听的原创音乐,多么有野心啊!他们几经思考,得出的思路是:用一个可进化的算法来让机器将一段音乐进行无数次的调整替换,从而产生无数种新的音乐片段,如果结果里有一种人类认为好听的音乐片段,那么就算成功。
这种可进化的算法叫做“适应函数”,很有种不明觉厉的感觉,简单理解就是像“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大自然法则一样,适应函数可以根据音乐人或歌迷们所选择的外界旋律所定。
具体过程简单理解为:机器人先对一个音乐片段进行N种变换更改,然后根据这个算法从得到的音乐片段里面和人类觉得动听的旋律做对比,不相似的丢掉,相似的再接着重复变换更改的过程从而得到新的音乐片段再做对比,直到生成最接近、最相似人类审美的音乐片段。
当然,实验成功了。视频一开始的音乐听起来怎么样?那段节奏感和旋律都不错的音乐片段就是机器“创作”的产物,Ada Lovelance夫人要是知道了估计棺材板都压不住了……
但是有人对这种结果提出质疑——
这能满足我们对真正创新的直觉吗?
这足够能产生原创而美好的东西吗?
创新需要意图和意识的参与吗?
那么机器人产生原创音乐的行为,到底算不算创意呢?
其实,小乐倒觉得,没必要那么较真。
就像视频里说的那样,如果一件东西能让我们流泪,能震动灵魂,那么是由谁创造的,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将给人类世界带来的改变,让人期待,又惊奇。
就像琴童练琴一样,每一次练习,每一次动脑,都和前一次不同。只要一直在进步,一直在努力坚持弹得越来越好,那么弹几级,学琴的快或慢,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学钢琴对于人生的无尽意义。
乐感现已开通琴童家长交流群,以方便陪练的琴爸琴妈们更好地交流育子心得及学琴经验。由于目前人数过多,请您添加小乐微信号(qlxzl611)并备注:琴童家长,小乐将邀请您入群一起学习成长哦~另外群里还会不定时发点小福利~快来加入我们吧!
往期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