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评分9.0!这本顶级撩妹指南,把我甜到齁

评分9.0!这本顶级撩妹指南,把我甜到齁

发布时间:2020-07-11 20:40:23
作者:没事乱翻书

没事乱翻书
有事翻书,没事也翻书


到情书,你最先想到的是:


沈从文给张兆和的情书——“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是鲁迅的“我寄你的信,总要送往邮局,不喜欢放在街边的绿色邮筒中,我总疑心那里会慢一点。”


还是朱湘给刘霓君写的“你说我的信很可爱,这是因为你是一个可爱的人,所以我写给你的信也跟着可爱了。’”


或者是徐志摩写的‘“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然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无须讶异也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然而,有人这么评论说——


 「 现在看来,沈从文是深情无措的稚子,鲁迅是温情别扭的硬汉,朱湘是温柔委屈的弱书生,徐志摩就是个自以为是的小白脸,跟朱生豪比起来,他们都差了一个等级啊。


那么,跟民国四大情书的作者——《海外寄霓君》的朱湘、《爱眉小札》的徐志摩、《两地书》的鲁迅、《湘行书简》的沈从文比起来,朱生豪何许人也,他又是如何杀出重围的呢?



01

遇见你之前


朱生豪,原名朱文森,入学后改为朱森豪,大学时期诗词作品和友人信件中常署名朱朱、朱生等,工作后改用朱生豪。1912年2月2日出生在嘉兴南门一个没落的小商人家庭里。家中有弟兄三人,他为长子,最受母亲宠爱。据说他母亲曾在艰难生活中流着眼泪叮嘱生豪说:“长大了要有出息啊。”这遗愿大概是他向上的动力之一。


但时运不齐,命途多舛,母亲去世不久,他的父亲、叔祖父又相继去世。孤儿三人只好投奔早孀的姑母。接二连三地失去至亲,早早地寄人篱下,都让这个原本就比较沉静的男孩子更加沉默寡言。


值得庆幸的是,他一直都学习勤奋、成绩优秀,小学毕业后就插入初中二年级,1929年毕业于嘉兴秀州中学。得校方推荐,升入杭州之江大学并享受奖学金。大学二年级时参加“之江诗社”,才华得以尽显。当时的社长夏承熙老师评价他时这样说——


 「 阅朱生豪唐诗人短论七则,多前人未发之论,爽利无比。聪明才力,在余师友间,不当以学生视之。其人今年才二十岁,渊默若处子,轻易不发一言。闻英文甚深,之江办学数十年,恐无此不易之才也。” 


可见对其评价之高。



那么宋清如又是何许人也?难道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才换来如此深情?不,她也不差。


宋清如,。1911年春出生在江苏省常熟市,家境良好。幼年时接受私塾教育,接着进入常熟女子高小读书。极富个性和主见,经过自己的抗争得以上完初中、高中,之后于1932年考入之江大学中文系。



据说初中毕业后,家中本有意让她回家结婚,但她明确表示“不要嫁妆要读书”,母亲非常疼爱她,随即应允。


1933年起她就经常在多种文学刊物上发表诗作,有人称她是有“不下于冰心女士之才能的女诗人”。


相遇之前,他们各自精彩。


02

金风玉露一相逢


宋清如初次参加“之江诗社”的活动时,偶然地认识了朱生豪,此时他已经是大学四年级学生。她写了一首宝塔诗,别人传给朱生豪以后,他边看边带着微笑,没说话。


三五天以后,却给了她一封信,附有他自己写的三四首新诗,请她指正。此后一来一回,内容无非是交流创作的新诗。后来宋清如学写旧诗时也常请他修改,从而加深了相互理解,也渐渐开启了他们一生的故事。


1933年,朱生豪毕业后到上海书局担任英文编辑,继续跟宋清如通信。他们从逐步了解到深刻共鸣,都是通过纸、笔作为媒介,真真正正的“从前慢”和鸿雁传书。



,宋清如逃离故里,先后在重庆、成都执教。而朱生豪在短期逃亡后仍回上海书局工作,接着应邀至《中美日报》担任编辑。


尽管通信时断时续,他们仍确定彼此是一生的伴侣。1942年5月1日,于困顿中在上海结婚,婚礼简单朴素,在婚礼上,一代词宗夏承焘为新婚伉俪的朱生豪夫妇题下八个大字:


「 才子佳人,柴米夫妻  」


因时势所迫,他们去往宋清如位于常熟的家里居住,后定居嘉兴南门。此后的岁月里,, “饭可以不吃,莎剧不能不译。”



朱生豪也和宋清如商量过,希望她能帮忙一起翻译,但宋清如以自己英文不好为名婉拒,未曾想之后仍然是她接棒完成了这项工作。


她成了朱生豪的读者,他翻译出来了第一个给她看,同时也担任着校对、整理、装订的工作,夫妇二人搭档甚为默契。


此时生活的重担几乎都压在宋清如肩头,她洗衣做饭,后来经济紧张的时候还去帮工挣钱贴补家用,毫无怨言,她自己回忆那个时期时说:


「 他译莎,我烧饭  」


然而超负荷的翻译工作逐渐摧毁了朱生豪本就脆弱的身体,1944年6月,朱生豪被确诊为肺病,就此卧床不起,这才不得不中断翻译事业。他的病情不断加重,且当时医药紧缺,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在这年的12月26日,译完莎剧37个中的31个后,他去了,临终前他喃喃地向妻子道别:


「 清如,我要去了 」


说完,便撒手人寰。这一年,他才三十二岁,宋清如三十三岁,而他们的儿子朱尚刚,才刚满周岁。


03

我爱宋清如,风流天下闻


他们之间的书信部分毁于炮火,大部分在某个历史时期被视作黄色毒草,随身珍藏书信被付之一炬。仅留下这308封,经再三恳求后,宋清如同意出版,于是我们可以窥见那寄在信封背后的真诚而又古怪的灵魂,那一来一往间的情深。



朱生豪究竟有多会说情话?从他给宋清如层出不穷的称呼、给自己千奇百怪的落款及不同一般的祝福语就可看出一些端倪。


叫宋清如“宋”、“清如”、“宋姑娘”、‘’阿宋”、“小宋”已是十分不稀奇,十分不得劲,于是他叫她——


好友、好人、好宋、澄儿、好澄、小姊姊、小亲亲、哥哥、哥儿、阿姊、老姊、小妹妹、傻丫头、青女、丑小鸭、好朋友、我们的清如、清如贤弟、老弟、小弟弟、虞山小宋(常熟一处名胜)、好孩子、傻子、好好、小姐、Darling Boy、小鬼头儿、婆婆、宋神经、宋家姊姊、青子、清如我儿、妞妞、青女、宋千金、天使、心爱、我的小宝宝、爷叔、清如夫子、宋先生、昨夜的梦、爱人、祖母大人、清如仁姐大人芳鉴、亲爱的“英雄”、二哥


也时时纠结宋清如给他的称呼不够亲密,恼她叫他作“朱先生”,


不许你再叫我朱先生,否则我要从字典上查出世界上最肉麻的称呼来称呼你。特此警告。 你的来信如同续命汤一样,今天我算是活转来了,但明天我又要死去四分之一,后天又将成为半死半活的状态,再后天死去四分之三,再后天死去八分之七……等等,直至你再来信,如果你一直不来信,我也不会完全死完,第六天死去十六分之十五,第七天死去三十二分之三十一,第八天死去六十四分之六十三,如是等等,我的算学好不好?”

而自己的落款就算“朱朱”、“珠儿”也表达不出亲密,甘愿是——


不说诳语的约翰、厌物、你脚下的蚂蚁、专说骗人的诳语者、小癞痢头、黄天霸、蚯蚓、你所不欢喜的人、朱朱和我、傻老头子、和尚、吃笔(朱在信中常把“吃瘪”写作“吃笔”)者、绣水朱君、米非士都非勒斯(《浮士德》中魔鬼)、Sir Galahad、综合牛津字典、云儿飘、岳飞、魔鬼的叔父、汝友、小三麻子、淡如(我姓洪,名水,字淡如好不好?)、猪八戒、二毛子、虫、罗马教皇、叽里咕噜、第格多、鲸鱼、冬瓜、臭灰鸭蛋、小物件、朱大叔、猪猡、常山赵子龙、豆腐、老鼠(因不及小猫故名)、、阿弥陀佛、出须官官、(我叫这个名字)、小弟朱生敬启、拙者、绝望者、元始天尊、野狼、牛魔王


慢着慢着,不止这样,还有——


我是你的可有可无的朋友照不见阳光见不到一张亲切的脸的你的绝望的朋友


名字写在水上的人


顶蠢顶丑顶无聊顶不好的家伙


且一再要求宋清如“你一定得给我取个名字,因为我不知道要在信尾写个什么好。”


简直让番薯君叹为观止,服气到五体投地,向情书大佬低头。


就连信末尾的祝福语,也决计不肯同别人一样——


寄给你全宇宙的爱和自太古至永劫的思念。 


寄予你一切的思慕。


我发疯似地祝你好。


我待你好,待你好,你好,好。


我爱你永远爱不完,愿蚊子不要叮你。


我吃力得很,祝你非常好,许我和你偎一偎脸颊。


今天希望有你的信(但似乎是没有的样子)。我待你好。


愿你有一切快乐,我是你的。


我现在很有钱,你要我买点什么东西给你?


我能够崇敬你的,如果你愿意。


菩萨保佑你易长易大,无灾无病。


哥儿是用不到我祝福的,因哥儿的本身即是祝福,是我的欢乐与哀愁的光明。


大概真爱一个人,就是这样千百种方式都形容不尽你的可爱,想给你无穷无尽的宠溺,希望你每时每刻都安好。且你的存在本身对我而言,已经是恩赐,是祝福,是梦中惊醒都觉幸福的那种安慰。


04

梦中不识路,何以慰相思


很喜欢的还有两个细节,一个是朱生豪在信中写——


「 你的诗集等我将来给你印好不好?你说如果我提议把我们两人的诗选剔一下合印在一起,把它们混合着不要分别那一首是谁作的,这么印着玩玩,你能不能同意?这种办法有一个好处,就是挨起骂来大家有份,不至于寂寞。快两点钟了,不再写,我爱你」又淘气,又可爱。


另一个是清如回忆,1943年春节回常熟娘家过年。她在常熟住了20天左右。朱生豪日日盼她回来,后园有一株杏梅,花瓣被雨一片片打落,他把这些花瓣捡起来,掬在手里抚着呵着。每捡一些,他就在纸上写一段想念的话。等宋清如回来,花瓣已经集了一大堆,他也好几顿饭都没好好吃了。


如今在浙江省嘉兴市区禾兴南路七十三号朱生豪故居门口,还有一座雕塑。朱生豪与宋清如相拥在一起,彼此依偎,似乎是在喃喃细语又像是在深情相望,有你之后,所有的远方,所有的喧嚣都与我无关。神仙眷侣,何等深情,令人艳羡。



雕塑的基座上还有一句话,是朱生豪曾写给宋清如的信中的一句,上面写道:


“要是我们两人一同在雨声里做梦,那意境是如何不同,或者一同在雨声里失眠,那也是何等有味。”



宋清如女士后来虽有一段语焉不详的感情,但没有再另嫁。一九七七年,六十七岁的宋清如回到了嘉兴的老家。她时常一个人回忆与朱生豪生活的点点滴滴,回忆起第一次见朱生豪的时候的样子,她说:


“ 那时,他完全是个孩子。瘦长的个儿,苍白的脸,和善、天真,自得其乐地,很容易使人感到可亲可近。”


而对这些信件,宋清如也说,这些残存的信件,既非学术研讨,,时代的脉搏极为微弱,无非是个人生活的叙写,情绪的抒诉,以及读书的心得、电影的观感、工作的记述。但是,就前后综合而言,其中有着鲜明的发展变化。从颓唐、苦闷、无聊转而奋发努力,其中贯穿着的主导思想是他的事业心。


要了解这个“古怪的孤独的孩子”,了解他背后的深情故事,了解这个三十年代的知识青年在那特定的时代中独特的思想和生活历程,请一定和番薯君一起翻开这本书。


— THE END —


#今日翻书#

《朱生豪情书全集》


图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