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歌曲分类 >交响乐之王贝多芬作品《致爱丽丝》

交响乐之王贝多芬作品《致爱丽丝》

发布时间:2021-07-17 01:20:22
作者:IPEA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12.16-1827.3.26>

人物简介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出身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家族是科隆选侯宫廷歌手世家,自幼跟从父亲学习音乐,很早就显露了音乐上的才华,八岁便开始登台演出。他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曲《悲怆》、《月光曲》、《暴风雨》、《热情》等等。

贝多芬集古典音乐的大成,同时开辟了浪漫时期音乐的道路,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被后人尊称为“乐圣”。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钢琴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最后一位,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

贝多芬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二十八岁时听力减弱,晚年失聪,只能通过谈书信与人交谈。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还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

《致爱丽丝》简介
1
乐曲性质
《致爱丽丝》是贝多芬创作的一首钢琴小品,是其为数不多的器乐小品中比较著名的一首,乐谱发现于1867年,因此贝多芬生前并未发表。
2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乐曲的创作背景有许多种说法。其中受到广泛认可的观点则认为这首乐曲可能是作者四十岁时(1810年)为他的学生伊丽莎白•罗克尔的女高音歌唱家所作。
3
演奏技巧
《致爱丽丝》乐曲以回旋曲式写成,环绕基本主题,有两个对比性的插段,一开始出现的主题纯朴亲切,刻画出温柔美丽、单纯活泼的少女形象。这一主题先后重复三次,中间有两个对比性的插部。第一插部建立在新的调性上,色调明朗,表现了欢乐的情绪;第二插部在左手固定低音衬托下,色彩暗淡,节奏性强,音乐显得严肃而坚定。一连串上行的三连音及随后流畅活泼的半音阶下行音调,又自然地引出了主题的第三次再现。乐曲在欢乐明快的气氛中结束。
《致爱丽丝》不仅有钢琴版还有棒棒的打击乐版哦,而且使用的乐器绝对想不到!




IPEA
国际打击乐教育协会


更多信息请关注
IPEA联系电话
0571-87382341
17816893278
IPEA联系邮箱
contact@ipea.education
IPEA官方网站
www.ipea.education(构建中)
IPEA官方博客
http://blog.sina.com.cn/ipeacn
IPEA官方微博:@IPEA
IPEA微信公众号:IPEA-cn
长按二维码 即可关注


图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