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这首歌大家都熟悉吧?但这首歌的原唱,在2018年5月2日凌晨4时许逝世了。有人说,如果中国电影是一部传奇,那她就是传奇中的传奇。
她 是 谁?
她是1962年新中国首次推出的“二十二大影星”之一,是唯一一个参演巴金《家》、《春》、《秋》改编同名电影的著名女明星,是2013年第14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金凤凰奖终身成就奖、2017年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华语电影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
,原名王玉凤,1924年8月23日出生于上海。
“以前说一个女孩子好看,,对此褒奖,她说:“我不美不美。那个时候的女演员都很美,周璇平时不化妆也很好看,李丽华也漂亮,我就是一个小影迷,运气好。”
是的,她是影迷。父母亲爱看地方戏,每次上戏园或剧场的时候,总是把她带在身边。戏曲的耳濡目染成了她最初的艺术启蒙。她也爱看电影,在自己闺房的四周和床边,都贴满了从画报上剪下来的许多明星照和剧照,周璇、袁美云、胡蝶等都是她的偶像。
1941年,她16岁,当时还叫王玉凤。她跟着自己的邻居去电影公司参观,正在执导电影的导演朱石麟发现了她俊秀的美貌:“这个姑娘倒蛮好的,要不要来拍戏啊?”导演和颜悦色地询问她愿不愿意当一名电影演员,她不敢当即答应。
她的父母是反对她从影的,但作为“小影迷”的她又回片场找了导演。导演也不愿放弃她,便让她扮个小丫头端茶来试镜,结果她不但十分上镜,而且非常抢眼。于是,导演当即与她签订了三年的片约。
后来,导演特地把她的原名稍微改动了一下,去掉“玉”而换上“丹”字,取“丹凤朝阳”之意。从此,,第二部影片中就当了女主角,并且很快红遍上海滩,人称“小周璇”。
“后来去香港拍片,再后来公私合营,电影做啊做,就成了我的终身职业。”她的语气平缓,对于自己辉煌的电影生涯,并没有特别的骄傲。
/ /
她 的 情
“当时怕电影厂里有什么不好的,怕我学坏,一开始拍戏妈妈都要跟着。,不拍戏的时候就在家待着,连男朋友这辈子都只谈过一个,就是后来跟她相濡以沫超过六十多年的丈夫柳和清。
柳和清出身电影世家,父亲柳中亮与叔父柳中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共同经营上海国泰影业公司发家。以后柳中亮创业大同影业公司,柳和清完成学业后便帮父亲在公司打理业务。不过电影厂老板追求姑娘的路数倒也是非常朴素的。
“他来我家里,。然后他就天天来了,妈妈说,侬要当心点哦。其实我们就是在会客室说说话,写写毛笔字。”回忆起自己的少女时光,,她说后来就越来越熟了,又花了四五年时间考验他。
终于有一天,他求婚了。“我到香港拍戏,他赶来,要我回上海结婚。我妈妈也觉得他人还可以。”于是,他们在1951年1月1日喜结连理。
/ 结婚照 /
婚礼隆重而热烈,上海电影界的著名导演、演员和工商界的老板及朋友都亲临祝贺。当年1月15日出版的《青青电影》杂志,特意用了整整两个版面的图文,。
可谈及婚礼如何繁华盛大,。关于婚姻,她说的是“结婚之前也没有考虑过别的人呀”,是“结了婚跟其他夫妻也差不多啊,小意见总是有的,但他让着我嘛”。
她 的 诚
婚后,。1951年到1956年,她生下四个小千金,但其中有一个不幸早产夭折。而后,她重返影坛。
1957年,一部《护士日记》让她又一次成为广大男青年想要娶回家的对象——由于成功塑造了青年女护士简素华,让不少男同胞找老婆都想也找个好看的护士。
/ 《护士日记》剧照 /
在《护士日记》中,她演唱了歌曲《小燕子》。:“导演要我自己唱,不要学声乐的,说那样就不像一个小护士了,要自然。我年轻时候也喜欢唱歌,就唱了。”没想到,这一唱,便是大人小孩都喜欢,哼唱几十年经久不衰的曲目。
不过,人们只看到她在荧幕上的光鲜亮丽,却很少看到她荧幕后的努力。
为了演好女护士,,访谈了好多即将毕业的护士,还在摄制组到包头钢铁厂拍外景的时候,自觉深入到一群青年女工中去汲取养分。
1962年春天,上海天马电影影片厂要拍一部喜剧片《女理发师》。。为了演好角色,,只可惜后来扒着玻璃窗看大明星的群众太多,只好放弃。
/ 女理发师 /
为了演好农村题材,,住在老农家里,戴个草帽便下地翻土了。问她喜不喜欢农村生活,她说:“凭心讲是不大喜欢的,但是工作需要嘛,我要演农村戏,得有生活。”顿了顿,她又说:“蚂蟥怕得不得了呀。”
可即便怕,即便不喜欢,她还是做了······用她自己的话说,她这一辈子,不过是“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拍戏”。
她 的 劫
可就在辉煌的时候,她被命运作弄了。在古装片《桃花扇》中,她塑造了经典角色李香君,但因为这部戏,她成了“毒草”,。
/ 《桃花扇》剧照 /
日后她曾回忆, “那时候日子很难过,每天早上戴个大口罩,骑着自行车早早出门去上班,灰溜溜的,孩子们也因为我这个明星妈妈受到歧视,在学校里常常受欺负。我和蒋天流、白杨、,我们每天早上打扫卫生,打扫厕所。后来我们又去了奉贤干校,他们派我去食堂劳动······”
而她的丈夫因为是“资本家的后代”,也受到了残酷批斗。据说,当时有人曾劝她跟丈夫划清界限,但她拒绝了:“他对我那么好,我凭什么要背叛他?不能共患难,那还能叫夫妻吗?”如此“不识时务”,自然要受到更残酷的打击······
,,。
“他替我买衣服,都不需要我去的,只要他看好了,就一定合适。”每每回忆往事,,那一刻,什么劳动改造,,早已烟消云散、恍如隔世,留下的只有爱、支持和理解。
,是因为一直有丈夫柳和清的陪伴。
她 的 隐
动荡之后,,为喜欢她的观众表演。1980年的《玉色蝴蝶》成为她的封箱之作,此后她便淡出影坛。
,化妆师曾经告诉他,,已经五十五岁了,但还是每天早上四点就起来化妆,从不抱怨。“你不要看她一个上海姑娘,长得也洋气,但是她非常能吃苦,只要为了角色好。”
,创办“功德林上海素食馆”,数年之后,一间小店成为在铜锣湾和尖沙咀繁华地段具有相当规模的大餐馆。夫妇俩潜心研究首创了几百种素食配菜,从而扬名香港饮食界。许多香港电影明星也成了店里的常客。
晚年,,回故乡上海颐养天年,过起隐居生活。每天,两人都会牵手去散步,回到家里,他们就一起侍弄小菜园;平时除了见几个老朋友外,基本闭门不出。日子过得安详而美好,2016年,柳和清的去世给相濡以沫的日子画上句点。
/ /
,回到上海后也鲜少接受媒体采访。据说,从1995年后,她就拒绝别人给她照相了。
即便露面极其鲜少,影迷们也没有忘记她。去年,在她的画册《春满人间》的见面会上,有很多六七十岁的老影迷拄着拐杖早上六七点就排起了队,只为了看她一眼,看她过得好不好,那人气一点不输给现在那些当红的小鲜肉——
”听他们说最早的七点不到就来了,,不知道她现在好不好。就看看她,好久好久不出来了。”
“这书再贵我也要买一本,留作纪念呀。侬看,这签名嗲伐。”
“哟,还有这张,她还会打网球啊,我怎么不知道!”
“我们住在浦江镇的,十点半从家出来的,没想到已经卖光了。”
······
/ 2017年画册宣传海报截图 /
当时还有影迷感慨:“,这一次说不定是最后一次看到她了。”没想到一语成谶。
如今斯人已去,但世间还流传着她的传奇。
部分内容来自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