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联盟故事 >盘点了童书妈妈的100000+文章,我想来谈谈天赋自由

盘点了童书妈妈的100000+文章,我想来谈谈天赋自由

发布时间:2021-10-27 03:21:05
作者:童书妈妈三川玲


看 点:童书妈妈读书会六个城市刚刚读完《让天赋自由》这本书,之所以选这本书给父母读,是想让大家从学位房、起跑线、秒杀学位、优胜劣汰的眼前的苟且抬起头来,看看人生的远方。包括我在在内的很多书友回顾了自己的天赋成长之路,思考了如何去对待孩子的天赋,以及人生成长之路。



生活是理想和兴趣的演出——这是我非常信奉的一句话,那是什么呢?那简直是一种理想境界——你每天干着自己擅长的事情,爱干的事情,轻易干得比别人好,你还有源源不断的热情继续干下去;做擅长的事情不但带给你快乐,还带给你收益,你能因尽情使用自己的天赋,过上体面的生活,还能因天赋赢得名声和社会地位。

 

这就是我想谈的天赋自由:天赋得到了自由的发展,天赋也给人带来了财富自由、行动自由、思想自由,也就是生命自由。


我大约是人群里面较少的那部分达到了“天赋自由”的人。从小学二年级就发现的写作天赋,现在成为我的职业,也几乎是我的全部生活。虽然我的写作天赋比起莫言、马尔克斯、托尔斯泰这样的大作家大文豪实在不值一提,但我还是要感激生命:生命一点不亏欠我,我几乎得到了我自己身上这份天赋能够得到的一切。


 

有一天,我把自己那些十万+,百万+,得过成百上千赞赏金额的文章重新盘点了一遍,从中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事情,我很想跟读者诸君分享一下我的发现。

 

父母是孩子天赋的环境

 

我在童书妈妈广州、深圳、上海的读书会做过现场调查,三分之二的人是在十岁之前就发现了自己的天赋。我和我的两个哥哥也都在十岁前发现的天赋,但后来天赋的命运大不相同。

 

▲ 我的大哥(最右)后来成为了著名的中医,业余并不画画;二哥(最左)成为了一个衣食无忧的企业主,业余玩票摄影和音乐;我的生活和工作都是写作。我们三个迥然不同的人生,是在同一个家庭孕育出来的。


我大哥喜欢画画,而且画得很像,我奶奶家闹老鼠了,他画一只猫放在老鼠必经之路,居然老鼠就搬家绝迹了;我二哥喜欢音乐,会弹古典吉他,我现在还记得在夏天傍晚的走廊上,我们一家还有很多邻居都聚拢过来,听他弹《秋日私语》《鸽子》《献给爱丽丝》《彝族舞曲》这些曲子,那嘈嘈切切婉转流动的琴声,我们至今难忘。

 

可惜的是我爸根本不支持他们的天赋发展。我爸的天赋大约是讽刺,我现在还记得他的若干金句,其中说我大哥的是:“听说俄罗斯有个流派,画坏了不能用橡皮擦,要用面包擦”,说我二哥的是:“在国外啊,音乐家都是地铁门口上班,在地上的帽子里面领工资”。

 

你也听出来了,我爸妈第一觉得培养他们的天赋费钱,第二觉得他们的天赋没有前途,不值钱。所以,我两个哥哥的天赋就变成了他们的业余爱好。

 

同时,他们也是糟糕的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他们都找不到价值感,都得不到任何正向的反馈,于是自暴自弃,我的两个哥哥都没有读完高中。

 

到三四十年之后,我大哥已经忘记了自己还有画画的天赋,我二哥至今还参加一个吉他俱乐部,每天都会弹会儿琴,他应我的要求,还录了我孩提时代特别爱听的《献给爱丽丝》给我。他的指头上还均匀地长着厚厚的茧窝。

 

我多么幸运,我的天赋是写作,一张破纸一支笔就能开干,世界上大约没有比写作这个天赋花的成本更少吧?而且还很有前途,我爸在机关工作,见了很多善于舞文弄墨的大秘当上领导,也给我留下金句:写一手好字是敲门砖,摇个笔杆子有大出息。于是我的天赋大道一路绿灯。

 

我对父母能够发现孩子天赋,并且发展孩子的天赋很悲观,因为大多数孩子的天赋不是按父母的标准(也就是当下流行标准)生长的,父母能够做到不挡路已经很不错了。

 

我爸的见识现在看来虽然很土,但却指出了父母对孩子天赋的本质态度:要将来有前途,要投入产出性价比高。

 

我并不觉得如今把孩子送去学画画拉大提琴小提琴的父母比我父亲高明多少,有什么本质区别,我问一个天赋界的终极问题,你就能体会到:

 

如果你的孩子像梵高那样痴迷,像梵高那样生前得不到承认,过得穷困潦倒,你会让孩子去当梵高吗?

 

天赋的刻意练习

 

我是在小学二年级发现自己有写作天赋的。

 

我还记得课本上有四格漫画,我们需要看图写作文,老师讲了一下几幅画讲的是什么,我就记下来写到作文里面了,结果就成了优秀作文。

 

那时候老师同学都觉得我很有作文天赋,为了对得起他们的看法,我对作文投入了大量的心血。每个星期对于我来说,最重大的事情就是布置作文题目,我会用全部的业余时间去准备。

 

我经常会这样琢磨,这个题目班里的那些“芸芸众生”会怎么写,那肯定不能那么写;班里那几个劲敌有可能会怎么写?我要想一个比他们高的角度——放学回家的路上、躺到床上尚未入眠的时候,我都在做这样的刻意练习——很像现在一出个新闻事件出来,全体公众号都在写同题作文一样。

 

我不知道你们少年时代会花这么多时间去写作文吗?我的每一个星期都是这样度过的,技艺也日渐提高,每个星期我最爱上的就是作文课,肯定会念我的作文,除非那节课不念作文。我的作文不但自己的语文老师喜欢,其他班的语文老师也借去给他们的学生念,其他学校的老师也借去念。我写的一些符合中小学语文老师趣味的“金句”,经常出现在他们的课堂上。有个老师还能流利地背诵我作文的几个段落,用于向其他学生示范。

 

就这样我高兴地度过了中小学语文课,确切地说是作文课,大学我毫无悬念地读了中文系。

 

天赋爬升的痛苦

 

大学中文系对于我来说简直是天堂,再也不用做数学作业考数学了(虽然我工作了还做噩梦梦见要考数学),看小说是文学课,指点古今中外的文章是评论课,一年级要写100篇作文,二年级写20篇书评……一切都是我最爱干的事情。

 

大学二年级寒假,所有的学生都忙着回家乡去吃香喝辣过春节,我却买了十袋方便面回到寂静的宿舍,打算像所有伟大的作家那样写我的惊世之作。我的本名叫“李玲”,你现在上百度一搜就有几十万个,这显然不是行走江湖的好名字。


于是我给自己取了个笔名叫“三川玲”,一方面是我的家乡是三江汇流之处,另一方面我在体贴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你看这个中国作家的名字,横着画三道,竖着画三道,名字就成了,简直是个神秘符号啊!我敢保证这是外国人最容易学会写的中国名字!(此处应有哄笑声)

 

于是我就一边看《百年孤独》《追忆似水年华》,一边看王安忆池莉余华,一边摊开我的稿子。

 

事实证明,孩子学到钢琴十级不难,芭蕾练个十年二十年不难,写作文保持十几年全班第一也不难,虽然看起来你已经在某一方向抛掉了90%的人,但是,也接近你马上要心碎甚至绝望的答案:钢琴十级要当李云迪,奥数年年捧杯赛得奖杯要做陈景润,芭蕾十年要做邓肯,写作文要做村上春树——这99.9999999%是你这辈子无法企及的。

 

我在大学期间也写出了不少文章,是个优秀的中文系学生,我在专业刊物发表过文学评论,也在主流的文学期刊上发表了小说。但是,我知道我离马尔克斯有多远,我甚至知道我离苏童毕飞宇严歌苓有多远;后来,,以前我想年头够了我就出来,但比我小的韩寒之类出现,让我知道,年头远远不是理由。

 

大学毕业的时候,我只知道,我能够做一个文字工作者,而已。但即使如此下降标准,你也发现很多同行比你牛,南方都市报首席记者姜英爽写采访有多丰满,蔡崇达和他的同事们在GQ上写可以称为中篇非虚构作品有多丰富深远,黄佟佟写明星八卦不但资料梳理一流还能写出慈悲之心。连岳的鸡汤文精炼而直击内心,让你看完只好去追他吹捧的王小波和卡尔维诺。三联和新周刊的每个专栏作家名字都像发着金光。

 

天赋其实很折磨人,在你几岁到十几岁的时候,它可以帮助你轻易地把90%的人甩到身后;但真正的痛苦是在最后的10%里面找到你的位置,在这里你绝望地发现前面的人多到你望不到尽头。

 

现在,我当了孩子的妈妈,我对逼孩子练琴练舞培养孩子的坚毅不以为然,刻意练习可以让人甩掉90%,但真正的天赋之争在那10%里面。这后面的10%的挣扎,跟父母管不管没有关系,父母亲戚朋友甚至连理解你的痛苦都很难。那时候人是特别孤独的。你写得好不好,是不是够好,其实跟你拥有什么资源,有多么努力,有多少竞争对手全无关系,你的对手,只有一个,就是自己。

 


就举个例子吧,你就是给我投资一个亿,你就是每天拿鞭子抽我,你就是请最好的作家给我当老师,我也写不出《哈利·波特》。

 

三十三岁那年,我彻底放弃了写作。那年我当了妈妈,离开了杂志编辑记者的岗位,去出版社做编辑,给作者做嫁衣裳,这意味着我可以完全不写一个字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容器

 

后来发生的事情,熟悉这个公众号的人都知道了。

 

因为要出版童书,我开始研究父母,因为研究父母,我把教育图书上排行榜前100本书买回来看,然后写了一些读后感发朋友圈,在朋友的建议下,开了公众号,有了自己的一千个读者,一万个读者,十万个读者,百万个读者。

 

在写了一个月,有了一万个读者的时候,我就知道,我的天赋在那拥挤的10%里找到了自己独特的位置。在一年多以后,公众号可以有电商收入,可以有广告收入的时候,我惊喜地发现:我的写作天赋还可以跟工作和生活完全结合起来。

 

但是,这个时候的写作天赋,跟读小学二年级的我,跟读中文系时候的我,跟写小说的我,跟写杂志文章的我认为的大不一样。我把我的十万+文章全部找了出来,试图去整理它们的规律。


下面展示几篇百万以上阅读量的文章


29条公共素养 | 带一个有家教的孩子出门

有感于中国孩子出门几乎不给他人扶门,我把真正缺位的家庭教养总结梳理出来,这篇文章有全国五十多个教育局来联系转载,这让我非常振奋。这是我追求的社会影响力。


有一种儿童气质,叫十八线寒门气质

国庆长假接待亲戚去了北京各大旅游点,观察了不少十八线城市来的孩子,我发现他们如果坚持十八条寒门气质,那就真的输在了起跑线上。


毕业20年再去参加同学会,可以帮你显著降低育儿焦虑

、,一篇连公务员也觉得很有意思的文章,通过梳理长跑20年之后的中年人生,重新探讨了一下教育。


儿童为什么要去旅行

在微信公众号还没有阅读量统计的时候写的文章,据说反驳这篇文章的文章都达到了百万量级的阅读量。我在这篇文章提倡带孩子去旅行,有感于很多家庭说“孩子太小出去记不住”的说法。这篇文章也见证了儿童旅行的风潮,从出门与否还犹豫,到现在全世界旅行,甚至每个家庭一定要去营地。


为什么喂芥末摔小孩的老师和要把茅台砸停的家长,都聚集在我们这个时代?

此文因某种原因被删。指出了携程亲子园老师的行为不仅是缺饭对孩子的爱,而是整个社会发展失衡的总和。


上海幼儿园高考

我去童书妈妈上海读书会,发现这里的家长跟北京谈论的非常不同,很多家长告诉我,上海孩子4岁半开始就要准备考小学。这篇文章直击上海教育现象,这几乎是应试教育、功利教育、竞争教育的极致。


我发现,我擅长的不是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我擅长把一些中国当下发生的教育领域的事情梳理出内在规律,我擅长总结一些人人心中有大多数人笔下无的教育现象;我擅长在一众说外国教育如何好的教育文章之外,写一些中国本土的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我的才华其实在社会学和哲学上面,或者在社会学哲学文学教育学的交叉点上。

 

从高分作文的孩子,到文学青年,到文字工作者,再到找到这个细小而有力量的交叉点,其间经历了多少努力,多少迷茫,经历了剧烈质疑人生意义的三十岁危机,经历了心灰意冷后的放弃,才到达了这里。

 

我的写作成就在写作界里还是不算什么,但是,我找到了盛放我的天赋的刚刚好的容器。打开微信公众号后台,在登录屏幕上有一句话,叫:“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找到自己的那个刚刚好容器的人,会对这句话充满感激。

 


咪蒙来自于南方都市报深圳编辑部,是白先生的同事,她在平面媒体鼎盛时代,其实是10%里面不被看见的其中一个。但现在咪蒙如日中天,是好是坏不论,但她的确在某一类文字里面做到了一个极致。这个极致的量级甚至是世界级的。微信公众号咪蒙式的表达、跟读者的互动,那是一个百分之百适合她的容器。

 

我有一个领导,是我做时尚杂志时的主编,但是他很不适合做时尚杂志,我们在开选题会的时候,谁报的选题被他高声赞美叫好,那那个选题肯定是很土的不合时宜的,更谈不上时尚了。

 

他写诗,还是诗人,但是那种老一辈“啊!黄河!伟大的母亲”,那种直抒胸臆的风格;

 

他玩票摄影,每次旅行都拍很多在业余界叫好,在专业界没有任何价值的照片;


他听音乐,古典音乐,交响乐,那些雄壮的音乐在全走廊回荡。

 

我们知道他有多方面的才华,但是每个方面他都谈不上成就。

 

最近,我们一帮老同事拉了个群,老领导往群里甩了一个又一个链接,于是我看见这么让我惊艳的视频短片,他拍摄的照片和视频还是业余界最好的,在这里刚刚好,他给视频配了一些诗歌一样的文字,起伏激荡的音乐……你会发现这种以前完全无法定义的短视频,把影像诗歌音乐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全然不同的旅行记录方式,像一个完美的容器,把他诗意的才华,视觉的敏感和对音乐的品位,恰恰好地盛放其中。

 

直到六十多了,他才找到属于自己的容器。



▲ 我的老领导黄蒲生先生的公众号叫纪行录(ID:CN-HUANG-PS),他在这里把影像、诗歌、音乐结合在一起,带给我们全新的旅行记录方式。我如痴如醉地看他的公众号三四个小时。


学术研究已经证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过人之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天赋,有些天赋,会被淹没和遮蔽,有些天赋会被父母或者学校扼杀,有些天赋会很早就锋芒毕露,有些则大器晚成,有些天赋甚至会生不逢时。


但是,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刚好可以盛放自己天赋的容器,我们一生的使命,是去寻找这个容器,为这个容器做准备。


在寻找天赋容器之路上,我越来越觉得父母能够起的作用,其实很小,甚至个体本身去做的很多努力,都是徒劳。

 

写了四年三百万字七百多篇教育文章,我发现自己作为父母越来越不焦虑,越来越谈定,甚至可以说是越来越宿命,说得洋气点,是纪伯伦说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说得土气点,是老祖宗说的“儿孙自有儿孙福”。


“天赋与人生”是个命运感特别强烈的主题,去掉功利,去掉浮躁,让天赋自然生长出来,自然去寻找自己的容器,自然去徐徐伸展,自然去享受创造的快乐,生命的幸福。





___END___

童书妈妈三川玲

( 苹果用户赞赏通道 )

长按识别二维码进行赞赏




作者简介

三川玲:在懂童书的人里面她最懂教育,在懂教育的人里面她最懂童书。她是童书出版人,她出版作品获国家图书奖,国家五个一工程奖,销量百万,她撰写的童书评论深得读者认同,能掀起购买风潮;她是儿童教育作家,撰写的教育文章常常10万+,;她还是中国营地教育联盟理事,TEdxKids智库专家。同时,她还是9岁女孩小丸子眼中那个有肥肥双下巴、爱做饭,从来不打不骂孩子的妈妈。

更多文章链接:

孩子,你的天赋怎样才能变现?

六个激发吐槽欲的故事:你是孩子天赋的发现者、限制者还是拔高者

 点击阅读原文,填写报名申请表,你可以加入一年只招一次会员等童书妈妈读书会!我们在后台热情等待你

图标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