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往事|独孤的交响(一)

往事|独孤的交响(一)

发布时间:2022-04-22 01:37:33
作者:壹贰壹陆的Starnberg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享年57岁)

德国著名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我们总说大师是清高的、自傲的,

贝多芬就是一个这样的人。

也正是因为他是这样一个人,有着这样巨人般的性格,他才能如此坚韧、伟大,

才能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音乐大师。



提起贝多芬,

我常常会想起儿时弹奏的钢琴曲

《献给爱丽丝》、《月光》……

但是贝多芬在我的心中

总与其他钢琴家是不同的。

记忆依稀不清,

但却对弹奏他的乐曲尤为铭记。

小时候的我,最喜欢的,就是贝多芬的曲子。

他不仅是那黑白琴谱

右上角的一个简单的名字,

他是诗意的化身,浪漫的代表。

他的曲子,于我,

从来不会是烦躁的练习作业,

弹奏他的曲子,

是享受,

是进入独属于他的音乐世界。



音乐神童的悲惨童年



1770年12月16日,德国波恩,贝多芬诞生于一个贫穷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个嗜酒如命、脾气暴躁的宫廷唱诗班男高音歌手,母亲是宫廷大厨师纯良的女儿,她在他17岁时就去世了。在贝多芬童年的大部分回忆里,父亲常常喝得酩酊大醉,对家事也鲜少过问。从小就显现出来的音乐天赋,使他的父亲产生了要把他培养成为一个像莫扎特那样的音乐神童的愿望,于是从小就逼着他学习钢琴和小提琴。父亲常把他拽到钢琴前让他在那里艰苦地练上许多小时,每当弹错的时候就打他的耳光。因此,邻居们常常听见这个小孩子由于疲倦和疼痛而抽泣着睡去。然而,天下哪有后天培养出来的神童,尽管费了很多精力,老贝多芬始终没有能够把他的儿子造就成另一个年轻的莫扎特。毕竟,与莫扎特相比贝多芬的童年太不幸了。莫扎特在童年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练功时间是愉快而安静的,有着一个慈爱的父亲和一个钟爱的姐姐。


(贝多芬在波恩的故居)


但是贝多芬身上的音乐天赋是不可置否的。他4岁时就会弹奏羽管键琴,8岁起就登台演出,获得了音乐神童的美誉并尝试作曲。即使他在这段时期中所受的音乐教育一直是非常凌乱和没有系统的。10岁时他拜师于普鲁士最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聂费。12岁时经聂费的到斯坦伯爵的宫廷乐队充任管风琴师助手,这也是贝多芬“音乐仆役”生涯的开始。17岁时贝多芬去拜访音乐大师莫扎特,受到热情接待和盛情称赞。


艺术之路



·1783-1803年,这一段时间属于贝多芬的创作早期


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包括前两部交响曲、前20首钢琴奏鸣曲、一系列变奏曲、6首弦乐四重奏等。

贝多芬在12岁时拜师于风琴师尼福,开始正式学习作曲。尼福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音乐家,他扩大了贝多芬的艺术视野,使贝多芬熟悉了德国古典艺术的一些优秀范例并巩固了贝多芬对崇高目的的理解。贝多芬的正规学习和有系统的教养实际上是从尼福的细心教导和培养开始的。

在尼福的引导下,贝多芬于1787年到维也纳就教于莫扎特 。刚开始的时候莫扎特想看看他的能力,并让他演奏音乐,莫扎特听过他的演奏之后就预言:有朝一日贝多芬将震动全世界。

贝多芬到维也纳不久便接到母亲的死讯,他不得不立即赶回波恩。由于家庭的拖累,一直到1792年秋,他父亲死后,他才第二次来到维也纳,但这时莫扎特却已不在人世了。贝多芬第二次来到维也纳后,很快地便赢得了“维也纳最卓越的演奏家”,特别是在即兴演奏上的称谓。

此后他先跟海顿学习,后来跟申克、阿勃列希贝尔格和萨利耶里等人学习。他在波恩通过同知识分子勃莱宁的交往接触到当时许多著名教授、作家和音乐家,并从他们那儿受到"狂飙运动"的思潮影响。他的民主思想在法国大革命前几年已臻成熟,但在革命年代中成长尤为迅速。这些思想都为贝多芬今后的创作奠定了基础。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步的思想意识给他了很多启发,从而影响了他的人文世界,使他深信人类平等、追求正义和个性自由,憎恨封建专制的压迫。

尽管维也纳古典乐派中的三位著名作曲家所处的生活年代相当接近,但是贝多芬的思想同海顿和莫扎特显然并不属同一个“时代”。 只有贝多芬不但愤怒地反对封建制度的专制,而且用他的音乐号召人们为自由和幸福而斗争。


(维也纳)


·1803-1814年,这一段时间属于贝多芬的创作中期


贝多芬达到他创作的繁盛时期,大量的杰作在这时产生:从第三到第八交响曲、从第三到第八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奏鸣曲(如克鲁采与春天奏鸣曲)、歌剧《费德里奥》等。

在1800年,他首次获得胜利后,一个光明的前途在贝多芬的面前展开。可是三四年来一件可怕的事情不停的折磨着他,贝多芬发现自己耳朵变聋了。贝多芬热爱练习钢琴但是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没有比失聪更可怕的了。因而人们可以在他的早期钢琴奏鸣曲的慢板乐章中理解到这种令人心碎的痛苦。贝多芬总是交替地经历着希望和热情、失望和反抗,同时爱情上种种的失意,也折磨着这位天才的心。

从灰暗中走出来的贝多芬开启了他的交响曲时代。他对艺术的爱和对生活的爱战胜了他个人的苦痛和绝望,苦难变成了他的创作力量的源泉。在这样一个精神危机发展到顶峰的时候,他开始创作乐观主义的《英雄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标志着贝多芬精神转机的同时,也标志着他创作"英雄年代"的开始。


(维也纳)


·1815年开始,贝多芬进入自己的创作晚期


这一时间所完成的作品达到他一生创作的高峰,包括《第九交响曲》、《庄严弥撒曲》、最后五首钢琴奏鸣曲、最后6首弦乐四重奏。

1813年~1817年这段时间,,贝多芬的创作也暂时呈现出了颓势。

然而,从1818年起在贝多芬一生的最后十年当中(1818一1827)他在耳朵全聋、健康情况恶化和生活贫困,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况下仍以巨人般的毅力创作了《第九合唱交响曲》,此曲总结了他光辉的、史诗般的一生并展现了人类的美好愿望。1823年贝多芬完成了最后一部巨作《第九合唱交响曲》。这部作品创造了他理想中的世界。

这个阶段,贝多芬沉浸于自己的遐想与思考中,音乐与内在自我联系紧密,他的音乐显现出浪漫主义的先兆。


天才的陨落



1827年3月26日,天才贝多芬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在维也纳与世长辞。贝多芬死时没有一个亲人在他身旁。据说在他临终前,突然风雪交加、雷声隆隆,似乎连上天也为这位伟大音乐家的去世而哀悼。贝多芬的葬礼非常隆重,所有的学校停课表示哀悼,有两万多人自动跟随灵柩出殡,遗体葬于圣麦斯公墓里。他的墓碑上铭刻着奥地利诗人格利尔巴采(1791~1827)的题词“当你站在他的灵柩跟前的时候,笼罩着你的并不是志颓气丧,而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我们只有对他这样一个人才可以说他完成了伟大的事业……。”



贝多芬在音乐史的地位是极其突出的,他不仅是古典主义风格的集大成者,同时又是浪漫主义风格的开创者。作为音乐大师,贝多芬对艺术歌曲同样予以相当程度的关注,他是德国艺术歌曲创造的先驱,毕生作有钢琴伴奏的艺术歌曲六十多首,他的艺术歌曲以极其丰富的表现手法和形式来展现,表达属于全人类的情感。在艺术歌曲的领域里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无论何时,贝多芬永远都是我心目中,是人们心目中的那位不朽的音乐大师。



未完待续......



文/壹贰壹陆

图/网络


图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