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歌曲分类 >据学者考证:黄龙山,汨罗江源——修水或是端午文化之源

据学者考证:黄龙山,汨罗江源——修水或是端午文化之源

发布时间:2021-09-29 23:14:55
作者:九江修水发布

江河万古流,源于我县黄龙山,止于湖南洞庭湖的汨罗江,沿着民族的血脉,浩浩汤汤奔流着。又逢端午,在巍巍黄龙之巅,一股清泉依然悠悠西去……。


视频:端午节的来源


修水诗人谢小明的文章

《江西修水或是端午文化之源》

根据一些学者研究,江西修水可能是端午节的发祥地之一,端午节的核心文化元素如粽子、龙舟、菖蒲、艾叶,以及如今端午的诸多俗和修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屈原应该到过修水

江西学者吴之邨认为,江西修水是“端午文化之源”。20096月,吴之邨、陈立立、罡华、陈建华、陈红、汪沛等专家学者在省政协副王林森的率领下,组成汨罗江源考察队,溯汨水而上,在修水黄龙山的南麓寻找到汨水的正源头。考察组提出“汨罗江源头在修水、屈原流放地包括今江西赣北、赣中地区”等观点,认为屈原在长达20余年的流放期内,应该到过“南楚”地域——今修水县汨水源区域。

笔者研读屈原楚辞时发现,屈原《招魂》的记述,与修水巫术行为中的雄鸡卜招魂俗相一致。文学源于生活,至少屈原很了解修水地域的风俗惯。

修水县古市镇东皋村有个“一圣仙娘殿”,是全国唯一一个祭祀“一娘”的祠庙,在祭祀“一娘”唱词中有“屈原生下五姊妹,一娘住在花园洞,二娘住在杏花苑,三娘不知哪里去,四娘飘海入西天,五娘...”。一娘便是屈原长女纬英。清代《长沙府志》说屈原有一女名叫绣英,也称纬英,并说其墓在花园洞。据《冷氏家谱》等记载,修水冷氏自宋代开始敬奉屈原之女。如今每年端午节冷氏族人要到“一圣仙娘殿”举行祭奠活动,献上粽子、艾果等祭品敬奉。

20099月江西省文物考古人员在一圣仙娘殿发现一口乾隆五十一年制造的大磬。大磬外面铭文为信人冷子学等人,为感谢屈原之女的保佑,制大磬敬奉。说明屈原第二次流放在南楚地区时,有女儿嫁于修水,或居住在修水,屈原到修水走亲戚串门户是完全有可能的。

因此,作为屈原的女儿纬英及婿甥们,在屈原的祭日,进行祭祀父亲(岳父、外祖父)的活动,就在情理之中,久而久之,祭祀屈原的一些俗就在修水流传开来。

端午挂艾草或源自修水

修水商称艾候国,春秋称艾邑,汉时称艾县,古艾之域喜生艾草(也叫艾蒿),田埂、地堪、路旁、水边到处艾草青青。江西历史学者陈立立等人考证后认为,修水在战国时称“艾邑”,艾草的得名,可能就是因“艾邑”百姓率先使用艾草得名。


清人范寅《越谚》中载有“菖蒲作剑斩八节之妖魔,艾叶为旗招四时之吉庆”的古联。也就是说,端午节时菖蒲与艾草一同悬挂在门户上,有避邪之意。吴之邨认为,这也极可能与修水县境内古称“辅山”(古音“辅”、“蒲”同音)的黄龙山有关。据清道光四年《义宁州志》卷三《山川》记载,“黄龙山,古名辅山”。古无轻唇音,古人将“辅”重读为“蒲”音。所以,黄龙山古称为蒲山。专家们一致认为:艾蒿和菖蒲应是古艾邑与蒲山地域的优势植物物种,端午前后在黄龙山上放眼看去,漫山遍野长满了艾草、蒲草等植物,当地古代先民喜闻、乐见、常服、常用,因之得以进入端午节文化俗,成为重要传统元素。吴之邨推断,修水县古称艾邑,黄龙山古名蒲山,是纪念屈原的端午文化发源于修水汨水源区证据链的重要环节。

修水有“送端阳”的俗

在修水环黄龙山地区,端午节还有一个俗名叫“女婿节”,就是女婿要到丈人家里 “送端阳”,女婿提上粽子、艾米果、包子、咸鸭蛋、猪肉等上岳父母家及其至亲送端午节礼,孝敬岳父母等长辈,表达尊敬感激之意。农村一般在初一就杀猪、包粽子、做艾米果,尤其是准女婿或者新女婿初一开始“送端阳”。对准女婿而言,“送端阳”是婚礼前男方给女方家送的最重要的一道节礼,也就是常说的一年三节礼(春节、菖节、中秋)之一。男方送上一份圆圆的蛋品、果品,是含蓄地表示“希望能够成为大家庭的一员(圆)”,如果女方接受了,就表示接受了这个未来的家庭成员。

据清版《义宁州志》记载:“端午婿以角黍、腌蛋馈遗。”《通城县志》也有类似的记载。据有关资料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角黍”即今天的粽子。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据考证,“送端阳”也是从“一娘”祭祀屈原演变而来。

端午节重在尝午,是日晌午,家家设宴,户户摆酒,欢迎女儿女婿的到来,午餐的菜肴要有几个红——要么“红色”,要么“红烧” ,如红烧鱼、红烧猪蹄、红烧猪肉、红烧鸡、染红的咸鸭蛋、醋腌红萝卜丝。讲究的人家要“十碗八碟”,如何市、上奉等乡镇。

修水端午俗花絮

赛龙舟 修水自古有划龙舟俗,据旧志云,桃里有一天池,周广数十丈深不可测,唐时寺僧每年端午戏舟其间。民国时期,县城,三都、渣津、山口亦赛龙舟,后因河床淤塞,赛事日少,唯三都仍存此俗,有的年份县里还组织一次规模较大的龙舟赛事,其场面壮观热烈。

克毒避邪 端午节,修水又称“菖节”,菖节门两侧插菖蒲蕲艾,房屋四周洒雄黄酒水,边洒边祝:“五月初五端午节,百般虫蚁都消灭”;三都等地炒芝麻,燃芝麻杆,取其辟拍声,边炒边祝“辟辟拍拍,跳蚤蚊子无一只”。兴食蒜,有“五月初五不吃蒜,鬼在门前打乱窜”之说;忌坐门槛打赤脚,相传是日为药王撒药日;太阳升、黄沙港、义宁忌担水,渣津、白岭抢挑清早第一桶井水,溪口兴小孩下水游泳,杨津、大椿、渣津等地,天未亮时放猪、牛出栏吃药草,认为可防瘟病;民间则多采药草。

挂香包鸡蛋 旧时,修水各地小孩,以五色线系香包挂于胸前,以驱邪恶。香包,是以各种色布缝成桃子、金锁、小猴、青蛙等形状的小袋,外编各色丝线绣成,内装香料,也有包以独瓣圆大蒜,馨香四溢,浓鲜美观。端阳节这天,白岭、西港等地大人用细线织好网袋,把鸡蛋用红水染红,盛放在网袋之中,挂在小孩子的颈项上,以示快乐成长,大红大紫。

大小菖节 修水溪口人楚俗,端午节称菖节,分“小菖节”和“大菖节”。农历五月初五,屈原投江这天称为“小菖节”;过后10天的农历五月十五日,称为“大菖节”。渝东南土家土家人过了“小端阳”后还要过“大端阳”,可能就源于此。

(此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九江修水发布”是政务微信公众号,提供修水权威发布,以及其他信息,并接受政务建议及咨询。欢迎添加、关注和转发九江修水发布jj_xsfb。


图标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