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当前位置:首页 > 歌曲分类 >【摄影早自习】审美有无高低之分?别让“萝卜白菜”成为阻碍审美进步的绊脚石

【摄影早自习】审美有无高低之分?别让“萝卜白菜”成为阻碍审美进步的绊脚石

发布时间:2022-05-21 23:24:50
作者:摄影早自习

第721期

“毕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审美”,这多多少少有些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嫌疑。详见语音。


Frida提问:

您好。您是否赞成雅俗共赏一说? 艺术美感是主观还是客观? 如何看待摄影人的口头禅:“毕竟每个人有不同的审美!”


叶梓老师回答:



毕加索《The Weeping Woman》


- 大纲 -


1、雅俗共赏的艺术是好艺术,但雅俗不能共赏的作品不见得不是好艺术;

2、审美是有学习和积累的过程的;

3、我们在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艺术之间很难直接比个高下,但艺术的表达能力、创作能力是能够分出高下的。


- 语音内容 -

(由小S老师根据叶梓老师今日脱口秀整理)


大家好,我是叶梓,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721天。我今天想回答前些日子Frida同学在微信公众号下方的提问,他的问题是:您是否赞成雅俗共赏一说? 艺术美感是主观还是客观的? 如何看待摄影人的口头禅:“毕竟每个人有不同的审美!”

我依次回答这三个问题。首先,当然存在能够雅俗共赏的艺术作品,但并非只有雅俗共赏的艺术才是好艺术。

就雅俗共赏而言,摄影界有谢海龙的“大眼睛”女孩《我要上学》,音乐界有贝多芬所作的钢琴小品《致爱丽丝》,绘画界有徐悲鸿画的马,舞蹈届有杨丽萍《孔雀舞》,这些艺术作品都是艺术行业专家和普通大众都非常喜欢的作品。

但另一方面,也有很多的优秀艺术作品是专家们认可,而大众表示不可理喻的。例如梵高画的画,完全就画的不像、画得不清楚,每一笔都歪歪扭扭的转着圈儿,哪里好了?看不出来。音乐方面我讲个真事儿,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的协奏曲也不是人人的都喜欢的,我在那听得掉眼泪的同时,我们咔图的另一位老师为了防止让自己睡着,拼了命的把音乐联想成猫和老鼠的动画片,最后还是不小心睡着了,睡就睡了,居然还打呼了,坐前面的维也纳老太太回头看了看都笑出了声。

这些艺术作品专家们喜欢,大众不一定喜欢。你能说它们不好吗?不能。为什么呢?因为审美经验不一样,有的人或许没有经过系统的艺术训练,对艺术作品的感知能力有限,也不懂得欣赏的方法,他们只能接受更简单易懂的艺术形式(例如画得“像”的逼真的绘画),对于过于复杂的类似于交响乐这样的音乐,或者过于隐晦的类似于抽象的绘画作品,或者过于细微的类似于复杂构图的摄影作品,缺乏审美经验的人们往往觉得不太喜欢。换到摄影上来说,比起玛格南的纪实摄影、亨利·卡蒂埃-布勒松的决定性瞬间、黛安·阿勃丝拍的畸形人、罗伯特·卡帕的那些模糊的照片,缺乏审美经验的人可能更喜欢那些清晰明了的荷花作品。

所以我们要明白,审美和任何学科一样,它是有一个学习和积累的过程的,你从刚开始接触艺术作品,到广泛欣赏、大量阅读,慢慢的就有了更多的审美经验,知道应该从哪个方面去感受作品、解析作品,审美能力就由浅入深了。所以啊,艺术作品的成就的高低,从来就不是由大众评委能决定的,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因为有更丰厚的审美经验的人能给出更恰当的评价。这不是迷信权威的事,不是迷信专家的事,而是要相信经过了大量时间的学习和实践的人们比你更能做出更正确的判断。

我每次说到这个问题就会有人跳出来表示反对,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你们专家不喜欢的不见得是不好的艺术作品,我们大众喜欢就行。还有人就直接质疑我为什么非得把专家和大众割裂开来,我觉得这完全是误解了我的本意,而且这样的讨论还是完全歪楼了的。我有一次举了“小苹果”这首歌的例子,我说这就是一个艺术审美层次上不够高,但特别受大众欢迎的例子,然后我就被人骂了,他说我是通过踩低他人艺术作品的价值来拔高自己。我在这里要再次强调我的立场,你喜欢任何作品我都可以支持你,那是你的选择,而且任何艺术作品都可能会有喜欢它的知音,对于这个知音来说,这个艺术品可能就是不错的,是有价值的。但如果有人要问起来审美能力分不分高低、艺术作品的审美层次分不分高低这事,我必须实话实说。筷子兄弟的《小苹果》有着广泛的受众,但它审美层次相对比较简单,至少比咱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要简单得多吧?从艺术层次上来论《黄河大合唱》和《小苹果》能相提并论吗?

扯个别的,现在有很多比赛类的综艺节目都会由大众评委来投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多数人喜欢的作品就会是真正的好的艺术作品,而是有其他方面的考量。一方面电视台当然希望有更多观众、粉丝参与投票,收视率高了自然赚得盆满钵满,另一方面,被投票的这些作品本身就是针对大众的艺术门类,例如流行音乐,那么由大众投票自然也无可厚非。即便如此,现在很多比赛也逐渐在加大专家评委的分数占比,有的也将现场投票的观众换成了有一些音乐审美能力的音乐专业的学生。这样一来,投票者的审美经验更丰富,投票时考虑的问题就更周全,投票结果更公允。你看连电视台都知道,大众评委的投票结果不见得是公允的。

那么现在我们深一层地讨论这个问题,为什么会有雅俗不能共赏的情况呢?为什么会有专家和大众对立的情况呢?我想举个这样的例子。就像我之前所说的,艺术的本质是人的思想的表达,而艺术的发展——归根结底是表达形式的发展,是艺术家发明了新的技法、运用了新的工具、以与以往不同的相貌状态来呈现人的思想。那么这种创新对于艺术来说,可能是一种尝试,一种实验。有的实验做得好,成功了,成了一种自洽的新的艺术形式,有的实验失败了,消失在历史长河中。那么这些新的表达形式的艺术,就不见得是大众能够接受得了的。

比如巴勃罗·毕加索,他画的是什么玩意儿?到现在了大众都不能接受,可专家们怎么评价?他们公认毕加索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天才。我想很少有专家会否认毕加索的艺术成就。为什么?因为他创立了立体主义,又在超现实主义上有不凡的探索。因为他创造性的使用了新的表达形式,所以缺乏审美经验的大众肯定是跟不上他的步伐,纷纷表示不可理喻,但是又因为他这种表达形式其实是非常自洽圆满的,所以已经受过良好的审美训练的人会看到作品中蕴含的艺术价值,会拍案叫绝。

所以说,雅俗共赏的作品固然特别棒,但不是只有雅俗共赏的作品才是好的艺术作品,也有很多好作品是专家们欣赏,大众们不喜欢的,我们不能据此——据大众们不喜欢就说它不是好作品了。在雅和俗相矛盾时,应该相信艺术家们的判断。

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审美到底是主观还是客观的?这分两个方面来讲,第一,在审美的倾向性方面,审美是主观的。例如说有人喜欢黑白照片,有人喜欢彩色照片,有人喜欢明快的快节奏的音乐,有人喜欢听慢歌,这其实没什么好争的,这是真正的“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的事,分不出高低,讲白了,这是每个人性格不同,所以能引起他的共鸣的艺术作品会不太一样。也就是说,我们在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艺术之间很难直接比个高下。

但另一方面,艺术的表达能力、创作能力是能够分出高下的。你再天才,画出的画和达芬奇的艺术作品的优秀程度是不能比的,绝对不能用“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来搪塞,为什么?因为人家经过了系统的训练,他的画作里的构图、线条、光影关系、对人物姿态的捕捉,都是恰当的,技法是成熟而自洽的,他的每一笔每一画都能恰到好处的表达他的思想,表达他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换个例子,你刚开始学会拿笔,那你写的毛笔字和王羲之写的是不能比的,因为你还没能熟练的掌握你的表达工具——而王羲之的笔墨早就和他融为一体了,他写的字就是他的灵魂。说回摄影上来,一个摄影爱好者拍摄的作品,和一个真正的摄影家拍摄的作品,这两者间的区别不是艺术流派之争,不是中国画和西画之争,不是达芬奇和达利之争,而是艺术的审美能力和表达技法的成熟程度不同,一个还不成体系,一个技法娴熟,你不能说他们之间的作品是萝卜白菜,无法评判高低。

从这个方面来看,审美是有相对客观的评判标准的。这个标准或许不能被量化成某些公式、某些数字,不能由计算机来判断,但是可以由审美经验充沛的,有着更高的审美素养的人们来给出评价。换句话来说,艺术是感性和理性的结合,如果说感性无法评判好坏,那么至少理性部分、技术部分是能够评出高下的。

所以说,“毕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审美”这样的摄影人口头禅是要不得的。你可以说你只是爱好者,不准备追求更高的审美层次——因为那样太累了,或者说你就喜欢这种风格不喜欢别的,这我都非常理解,也认为这并无任何不妥。但是如果这句话用是来搪塞、混淆,甚至试图否认艺术作品的层次是能够分个高低的,否认艺术的审美能力是有个逐渐的学习积累的过程的,我认为这多多少少有些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嫌疑。

今天聊开了,今天的超长版的摄影早自习就聊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启发。关于今天的话题你有什么想说的,都欢迎在底部畅所欲言,大家一起探讨。有更多摄影问题也欢迎在底部留言或扫码进入摄影自习室向我提问,我在摄影自习室里是有问必答。今天是摄影早自习陪伴大家的第721天,每天早上6:30,微信公众号“摄影早自习”,不见不散。





《自由摄影师》


摄影早自习微信群:

添加叶梓微信:leonyee7,发送“入群”

QQ群:639460659

微博:@叶梓

微博超级话题:#365天拍摄计划#


戳“阅读原文”,看更多好课

图标 相关新闻